大厅之中,寂静无声。
良久,郑鸣俊劝说道:“大兄也不必过于忧虑,绪儿还小,未经过历练,心智还不成熟,看待问题还不够透彻。等其执掌扬威二镇后,心智磨砺一番,就能够很好的成为接班人了。”
郑泰叹了口气,道:“鸣俊,你看看绪儿的表现。前后不一,心性不稳,经受不住诱惑。他今年已经二十有三了,还是这样,怎能能够让人放心?
之前我认为藩主不会教导世子,世子性格软弱,性好渔猎,凭此弱点,不足以继承藩主大业。而今看来,仅教导儿子来看,我不如藩主多矣。”
厅中一阵沉默,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古往今来,对于后代的培养一直都是家族之中最为重要的事情,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族,继承人的优秀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家族的富贵。
明朝的皇室是最不会培养继承人的,从明太祖开始,到崇祯帝,明朝也就前两代皇帝接受过正规的皇室教育,剩下的不是中途上岗,就是半文盲,导致明朝的皇帝一个比一个奇葩。当然,也有这些奇葩皇帝的出现,也有官僚士大夫的一个功绩,若不是他们故意扭曲歪解,明朝的皇帝不至于如此个性。
明朝勋贵的培养更是断了传承,以至于一代不如一代。
“大兄,绪儿毕竟是听藩主的英雄事迹长大的,在此情况下,听到公然反对藩主之词,一时难以接受也是可以理解的。就像当初,我们听到太师的事迹是一样的。你不也是从小听太师的事迹,才会追随藩主抗清的吗?”郑鸣俊打破厅中沉默,从另一方面劝说道。
郑泰忆起往昔,叹口气道:“是啊,想当初我们兄弟二人听到太师的英雄事迹,私自驾船出海,追随太师,以期封妻荫子,博得富贵。若不是太师提携,你我兄弟二人还不知道在哪里打混呢,说不定早就死在大海之上,哪里会有封侯之赏,荣华富贵。
可惜啊,现在富贵是有了,太师却降清了。若太师不走那条路,在太师麾下,我们何至于养私兵以自保。
唉,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啊。”
郑鸣俊道:“事随时移,变化万千。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们能够保住富贵就已经很不易了。世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