汰掉。”
"
爸,你就不能想想其他办法,让试镜取消?"
杨伟心里对自己的试镜,一点信心都没。
本来在会上丢掉项目就窝火,自己的儿子还蠢到撞到枪口上来。
杨副厂长顿时上火,生气地责备道:
“还不是你自己整的幺儿子,你要是能跟李守正的女儿好好处,我至于搞的现在这么被动?”
受到批评的杨伟,委屈地辩解道:“一直是张建国的儿子在搞背后搞鬼,你怎么能怪我?”
在张华没来八一厂之前,他和李文丽的关系还一切正常。
但张华来了之后,关系直线下降恶化。
不是他背后搞鬼,杨伟死都不信。
---
下午,受到张华邀请的陈俊,便迫不及待的来到编剧部。
大决战三部曲,他心里确实一直惦记着。
尽管他对张华这个人心存疑虑,但他也压抑不住一探究竟的心。
刚到办公室门口,就看到陆国丰、周平、徐晓芸、张华四个人,坐在一起讨论着剧本。
“我觉得对话还是用地方方言好,可以让观众的观影体验更加真实。”
张华的声音传来。
“电影是拍出来给全国人民看的,他们可听不懂方言。”
“实在不行就增加字幕嘛!”
这个年代的电影厂普遍采用光学字幕拍摄技术制作字幕,依赖人工排版、摄影合成,耗时较长且修改成本高。
大规模或专业的制作,通常会使用专门的字幕胶片打印机。
能不能实现不是张华考虑的,反正这种大片,他没资格拍。
当陈俊走近凑上去,就看到令他惊喜的一幕。
只见桌子上堆放着厚厚的文稿!
尤其是看到一张张大场面的分镜头写画,心头更是一震!
看来大决战第二部剧本,张华是真的有用心在写。
抬头见到来客,徐晓芸第一个站起身,
“陈主任,您好!”
对方这几天经常来编剧部,她已经见怪不怪。
陈俊摆了摆手,示意徐晓芸坐下,,“别这么拘束,我就是来看看你们剧本写的怎么样了。”
见陈俊如约而至,张华主动起身让座并热情地招呼道:
“陈主任您来了啊!
快请坐!”
陈俊本想拒绝,但张华已经迫不及待地拉着他坐下。
找到了剧本的前页剧情大纲递给他。
陈俊接过剧本,映入眼帘的是序幕部分。
序幕:战云密布(1948年秋)
南京·总统府国民总裁面对全国战局焦头烂额:东北失守、华北告急,……。
他力排众议,…………,由杜
荆明统一指挥,意图与解放军“决战中原”
。
蒋对顾,:“徐州乃四战之地,守江必守淮……此战若败,党国危矣!”
---
周平见陈俊看得差不多了,忍不住询问道:
“陈主任,您觉得是用普通话好还是地方方言好?”
陈俊缓下心神,深吸了一口气赞叹道:
“过瘾,过瘾啊!
好久没有见到这么出彩的剧本了!
每一个角色都刻画得有血有肉,我觉得还是用地方方言好啊!”
听到陈俊对自己意见的认可,张华高兴地看向陆国丰:
“陆老师您看,还得辛苦您老了!”
对方的人生经历比较丰富,对方言这方面更有经验。
陆国丰无奈地苦笑道:
“也得辛苦晓芸同志,帮忙收集素材。”
既然一位资深项目导演都已经认可用方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