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天下,他爱乳母,自然也就会爱寒门。”霍云继续道,“你与我自小一起长大,你是我父亲的血脉,我自然也会爱你。”
“可是……如果不是我……”
“错的是规矩礼法,不是你父亲,更不是你。”周晚吟打断了霍絮的话,“大哥,你父亲敢抛弃荣华富贵,与你母亲成婚,又为天下百姓回到长安,他是盖世英雄。”
她递给了霍絮一枚旗帜:“去建功立业吧。”
——————————
霍絮带走的是一面鲜红的旗帜,他回到江南,以道门身份在富庶之地的道观里办学授业,鼓励各处的道门弟子教授孩童读书识字。
由于他挂着长安君、江南道大都督之夫,大将军之兄的名头,江南富庶之地的商贾都乐意时不时捐钱捐物给那些开办了学堂的道观。
自此,读写不再是士人阶层的专属,文章礼乐渐渐传入寻常百姓之家。
霍絮飘零半生,后致力于兴办教育,让底层百姓能够读书识字,他从寒冷北疆带来的红旗,最终插便了富庶的江南。
——————————
永嘉三年,周复驾幸江南,大将军霍云、大长公主周晚吟从驾。
少年的皇帝白龙鱼服出现在了临安城一条热闹的巷子里。
那是一条很长的巷子,巷子的两旁是挂着不同招牌的绣坊,一走进去,就能听到两边绣坊里传来的欢笑声,是江南心灵手巧的绣娘在劳作。
孩童在巷子里奔跑玩闹,看到有大人来了,便飞快的过去,围着周晚吟的腿转圈跑。
“你的竹蜻蜓,是哪里来的?”周晚吟蹲下身去,轻轻抚摸着一个孩童的头。
那四五岁的小童甜甜的笑了起来,把竹蜻蜓放在他手上:“是周先生给我的。”
“是那个会吹箫的周先生吗?”周晚吟轻声说。
这条小巷子里来来往往的都是熟人,孩童们还是头一次看到衣着如此光鲜的大人。
又见三人面容和气,模样好看,便拉着周晚吟的手,领他们去找人。
小巷子的尽头有一间极为简陋的学堂,几案是十几张潦草的旧饭桌,旧的五花八门,款式不一。
就连里头的学生,看起来也有些潦草随便,是十几个年龄不一的女童。有的看上去六七岁,有的则看上去有十几岁了。
她们穿着绣娘的衣裳,头发凌乱而随意的用木簪处理着。
殷溪就这么靠在门上看着学堂里的周惜朝教书,抱着手臂看着。
有顽皮的幼童过来玩,看到先生在教书,忍不住嬉闹着探头进去瞧瞧。
殷溪就凶巴巴的把人吓走,孩童们便吐了吐舌头一溜烟跑的没影儿了。
这一代的孩子们都知道,学堂里的周先生十分好说话,但是时不时有个凶巴巴的姐姐会来吓唬人。
殷溪一回头,就看见了周晚吟他们,他轻轻伸出手比了个噤声的手势。
三人循着她的目光看过去。
简陋的破屋子里竖着一块石板,周惜朝怀里抱着一个幼童,用木炭在石板上教他的女学生写字。
那幼童大约两岁多的样子,双手拿着番薯在啃,蹭的周惜朝的衣襟上脏兮兮的。
周惜朝原来写的一笔好字,狼毫沾上墨汁,写在宣纸上,潇洒俊逸,文雅周正。
用木炭写在石板上,便只剩下一个周正了。
他似乎是发现了周晚吟他们,叮嘱了几句,便让孩子们去练习去了。
周晚吟看着他抱着孩子走出来,一时间也呆住了。
“他什么时候生的?”她盯着孩子看了看,那孩子长了一张圆脸,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