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金銮殿最前处天子高台之上的太子朱标及朱元璋父子两人,细细思忖,却都觉得此事大有可为,把握也不小。
且若能成就,大明国力又能往前迈进一大步。
随后众人看向道衍的目光,不由变得更为炽热。
如果说之前道衍的才华还停留在纸上谈兵,那么此刻便是货真价实。
他道衍就是这大明洪武一朝之内真真正正的“另外一个当代圣人”,此言不虚。
不多时,道衍于这金銮殿之上所奏的政令,便传到了陆羽的身前。
陆羽听了,轻挑了下眉:“快了。”
他给出评价,但却并没有阻止。
眼下的他。
自道衍入朝之后,内心决定不干预朝堂政事,就决然不会阻止;更何况,虽是“快了”,却也有“快”的好处。
只是有些操之过急,于当下而言可能有弊端,但于数载之后却是不少的功绩。
一时间,此事竟与隋炀帝杨广的运河之事颇有相似:
区别便是杨广的运河之举消耗天下生产力,还未在隋朝之时焕发出其独有的效益,隋朝便已先行衰落;
而大明如今,商贸、经济、货币、国策等各个方面却足以能够支撑,而且虽是有些负担,但总体而言并无大碍。
完全没有到陆羽此前实学国策所定下的警戒线,甚至距离警戒线还有一段距离,充其量只是与陆羽之前稳中带快的节奏有所区别罢了。
“真没什么妨碍?”
陆羽不担心,一旁的媳妇徐妙云反倒是含着忧虑的眼神朝他看来。
陆羽嘴角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莫小看了他道衍。他眼下认真起来做的,自是这造福天下众生的事。
你家夫君我不会拦,甚至还要助他一臂之力。”
陆羽朗朗大笑间,已说出他的想法。
也有可能是大明日前所遇之景的确触动了他的心。
天下民生多艰,哪怕陆羽有意为之,又能帮得了多少?
这天下若有“病”。
“穷”便是最大的病,可这“病”陆羽却也无能为力。
做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