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工部所产出之物,但工部在洛阳新都、大明朝堂众多衙署之内,一直都是负责产出,并不会和这些实际利润有太大牵扯。
所以这一回,铁路局多半才会被咱们大明军校给捡了个便宜。”
像宝钞提举司、大明银行这些新设的衙门,虽说都有实学之人,从国子监以及和其关系亲密之人中选拔担任其中要职,但说到底,这些担任之人皆为文臣一派。
再怎么着,也该让他们武将这边的大佬出山,好好享受一下这大明实学新设衙署的福利了。
不然再这么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他们这些武将真要成为那些文臣的附庸,这些开国老将们对于此事可没有一个甘心的。
“这机会千载难逢,绝不能放过一丝一毫。”
魏国公徐达先是开口,定下了此次会议的主基调。
宋国公冯胜笑眯着眼,脸上的皱纹都挤在了一起,犹豫之下说道:“可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副局长的位置,咱们大明军校可只有一个名额,到底该给谁?”
话音一落,在场的数位国公纷纷开始讨论。
“永昌侯蓝玉如何?此前北伐之事。他参与颇多,且在大明军校之内,威望颇高。
若由他参与进去,日后在铁路局内,定然能为我大明军校、为我武将一派争得不少话语权。”
“不可,蓝玉性子张狂。
别忘了,天德老徐家的姑爷虽不负责铁路局的主要事务,但还会定下大规划的。
若是他来日口出不逊之言,得罪了人,咱们武将好不容易得来的机会,岂不是要白白浪费?”
“我提议定远侯王弼,此人性格沉稳,做事一丝不苟、滴水不漏。
若由他加入铁路局,这铁路带来的利润,势必会被我武将牢牢地分一杯羹。”
“若定远侯可以,江夏侯周德兴也不是不行。
他刚从外面返回新都,在年轻一辈军贵之内,做事最顾全大局,且包容性极强,也不会为我大明军校还有武将这一方丢了脸面。”
大明军校年轻一辈中能力出众且文武兼备的,总共也就只有这么三位。
剩余的其他新贵,譬如先锋官常三、正国公常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