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面都没见着。
如此仓促之下便成亲,是不是草率了些?
可礼部的人给出的解释倒也合理:一来陛下催促得紧,二来徐达是镇边统帅,说不准哪天又要出发北平,不趁早办,怕他无法参与婚礼。
既是如此,陆羽也只能答应。
接下来的几日,照例有人登门帮忙,装点婚房。
陆羽这处宅院是朱元璋新赐下的,比从前的住处大了不少,虽说不能和魏国公府相比,但总不至于太寒酸,而其余婚礼筹备工作,也多由礼部代劳。
这些硬件问题,礼部的人倒能出力帮忙,可唯独一点,只能陆羽自己想办法,婚礼不光要喜袍婚房,还得有人。
人家送亲的亲戚朋友一大圈,结果到了你这边,连个高堂长辈都没有,未免太难看了。
没办法,陆羽孑然一身,身边除了群小乞丐外,再无旁的亲人。
可小鼻涕他们年纪太小,打打下手还行,真要充当亲友参与婚礼,怕还不够,难不成……婚礼之时,要一对新人对着个小鼻涕虫拜高堂吧?
为此,陆羽愁了一阵儿,好在成婚前一日,这问题不攻自破。
那朱棣等四人跑了过来,以“门生”身份,主动承担起亲友重责,这可解了陆羽的围了。
毕竟这四个皇子的脸面大过天,有他们坐镇,再无人敢嘲你“无亲无故”了。
不光如此,那朱棣还带来另一个好消息:“先生放心好了,明日我父皇母后会亲自到场,替你撑腰!”
得知这个消息,陆羽才放宽心来。
虽对朱老鬼总有埋怨,但不得不说,他替自己挡了许多麻烦事,有他在场坐镇,总能叫人安心。
只可惜,陆羽这份感激,只维持了一日。
第二天成婚之日,自是忙忙碌碌,陆羽如提线木偶般,被礼部催来赶去,赶到国公府接了新人,又带着迎亲队伍穿街过巷,找摇过市,忙活了大半天,才将新人接回府中。
接下来,便是正式的婚礼。
朱家四个皇子早已等候在大堂里,朱元璋夫妇也并未食言,在吉时之前赶到现场。
有皇家坐镇,充当亲友团,陆羽自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