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现学现卖,镇压百官(2 / 5)

选的折衷方案兼而顾之,让双方都说不出不字。

他这是给朱元璋、给文臣们各找了个台阶,让他们各退一步。

此话说完,朝臣表情不一,有点头,有蹙眉,但大家多少还能接受,并没有人跳出来反对。

而朱元璋,仍是面沉如水,看不出其内里态度。

在胡惟庸看来,自己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可称是完美无缺,他给朱元璋找了个极好的台阶,既能达成其想法,又能平息朝中怨言。

照他猜想,朱元璋该很满意,并依言采纳,但他还是太低估朱元璋的决心了。

没从胡惟庸口中得到想要的答案,朱元璋又看向茹太素,这是反对派中的急先锋,驳倒了他,就能震住一众文臣。

“茹大人,你来说说吧!”

朱元璋一声令下,茹太素急不可耐地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胡相所言极是,然其建言算学纳入州府官学,却是不妥,那算学不比经义诗赋,真要论,顶多与书画琴棋相当,算是偏门道艺。陛下若有心推广,在民间择一私塾教授便是,无需纳其入官学!”

茹太素的话,较之胡惟庸,更迈进了一大步。

胡惟庸好歹还让算学进地方官学,到茹太素那里,连官学都进不了,干脆发配到私塾里去了,这是他儒家官员的态度,朱元璋早有预料,倒也不急着反驳。

问完了茹太素,朱元璋又看向宋濂,询问其态度。

宋濂倒答得简单:“臣与茹大人意见相仿,望陛下三思!”

虽没有茹太素那么激进,口气也更慎重,但他的态度与茹太素没差。

随即朱元璋又将目光望向其他官员,择了几人出来回话,得出的答案,大差不差。

文臣们大多站在宋濂一边,少数人支持胡惟庸的折衷方案,而武将们大多站在胡惟庸那头,少数人支持儒派官员。

总之,问到的这近十名官员,竟无一人支持他朱元璋,这让朱元璋第一次感觉到了寒意,在推广算学这一事上,所有的官员不约而同的站在了一起,表面上,他们打着的是儒家大旗,但内心里也都打着自己的小九九。

此时的朱元璋面沉如水,可这冰冷面色里多了些许愠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