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唰唰”
,纸张翻动的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不时地响起,王志远翻动着手中的文件。
他的目光落在手中的文件上,仔细阅读着每一行字,不时地皱眉沉思。
文件中的数据显示,现阶段各个方向的盈利都非常出色,这让他感到一丝欣慰。
特别是置地集团,随着经济的回暖,其出租率已经接近100,租金也大幅上涨,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然而,王志远的眉头并没有完全舒展。
他注意到,有一个项目的表现并不如预期,那就是苏绣纺织。
王志远查看了详细的清单后,对情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原来,苏绣纺织除了给关之琳的艾琳服饰供货之外,最大的收益来源是销往欧美的低端服饰。
尽管这些产品的销量逐年上升,但由于纺织业本身就是一个利润微薄的行业,所以苏绣纺织的盈利增逐渐放缓。
文件中详细列到了香江的人工成本问题。
近年来,香江的人工费用不断上涨,去年的人均工资已经达到了每月6000港元,是他刚来香江时的3倍。
这无疑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尤其是像苏绣纺织这样利润微薄的行业,无疑加大了不少负担。
苏绣纺织的厂长李永,这位跟随王志远近十年的老人,在文件中提出了一个颇具前瞻性的建议:将苏绣纺织的部分产能转移到内地或者东南亚地区。
他认为这样做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还能获得更为丰厚的利润。
王志远看完李永的建议后,若有所思地放下手中的文件。
他随即从办公桌的抽屉里翻出林永康提交上来的各行业的完整数据,然后仔细地查找纺织业相关的信息。
王志远现,香江的纺织业曾经经历过一段极其繁荣的时期。
其中,最为辉煌的时刻当属1967年,当时香江的纺织制衣厂数量高达11万家,雇佣的工人更是多达四十三万人。
可以说,每十个打工者中,就有四个是从事纺织业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逐渐暴露出其脆弱性。
由于它过于依赖人力,所以很容易被其他地区所替代。
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