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章 香港近况2(2 / 2)

对于香港电讯来说,显然是不利的,尤其是在跨越1997年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母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

先,他们任命了原香江电话公司的主席李国宝为香港电讯的副主席,以此来增强公司的本地化色彩。

其次,香江电讯拥有16万名员工,其中本地员工占到了98,这也进一步体现了公司的本地化程度。

不仅如此,在1988年,香江电讯还配售给了广东省邮电局1000万股,加强了与内地的联系。

而在1989年,又将20的香江电讯股权售予了中信公司。

在这些努力之下,香江电讯逐渐实现了本地化。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香江电讯在成立后,还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措——取消市内电话收费,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创。

它的主要收入靠国际电话,香江人均占有电话率及单机使用率列世界前茅。

香江电讯为香港第二大上市公司,仅次于汇丰集团。

今年正值《明报》创刊30周年,这无疑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刻。

在周年茶会上,众人都沉浸在欢乐和庆祝的氛围中,然而,一个惊人的消息却突然传来——金庸竟然宣布辞去社长一职!

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毕竟金庸一直以来都是《明报》的灵魂人物。

他表示自己将只留任明报集团主席,从此彻底淡出江湖。

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消息传出后,立刻吸引了10多个财团的关注,他们纷纷上门洽谈收购《明报》的事宜,王志远旗下的新浪潮也加入了收购。

此外,还有一位名叫于品海的年轻人,他以顾问的身份带领着日本德间书周的老板前来洽谈。

尽管这次洽谈最终未能达成协议,但金庸对于品海这个年轻人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金庸所看重的,并非《明报》的售价高低,而是未来的继承人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并传承《明报》的精神。

事实上,金庸的子女们对料理报业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这也使得金庸一直在集团内部物色合适的掌门人。

然而,这个过程并不顺利,他始终犹豫不决,难以做出最终的决定。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