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西北局势(2 / 4)

把重心放在江南新政,西北地区却出现了这么大变故。

朱由崧原本定下对满清的军事策略,主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整合江南内部,只有整合了江南资源为朝廷所用,才能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为接下来的北伐军事行动提供基础。

第二步是经略山东,再取西北,这样可撤清廷屏蔽,断其两厢羽翼。

第三步是拿下西北地区后,朝廷大军移师河南,拔取潼关,据清廷门户,然后开启全面北伐的战略。

如今山东大半地区都受明军军事控制,有凌駧和刘文秀镇守。

若借助西北各路抗清义军的力量,能尽快收复陕西,加上中原的朱大典和阎应元,就可对清廷形成几面合围包夹之势。

可惜西北各路起义军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被清军击溃,现在能起到的作用怕是非常有限了,这给朝廷夺取西北地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从张煌言送回来奏报中,反应出西北各路起义军失败的几大重要原因。

张煌言受命陕西巡抚,不顾凶险前往陕西联络义军,本来按朱由崧的策略,是让贺珍的起义军依托秦岭山脉,以游击战为主发展和保存军事力量,待朝廷大军西征时作为内应,提供必要的帮助。

但是张煌言虽有朝廷任命官印和文书,带过去的人员有限,对各部起义军的组织力度远远不够。

西北汉军将领和官绅利虽然打着大明的旗帜起义,但相互之间互不统属,如同一盘散沙。

加上那些起义将领对朝廷有所猜忌,军事行动上又过于激进,从而导致了快速瓦解失败。

贺珍起义反清初期,西北各路汉将风风火火跟着起义,接连占领陕西大部分重要城池,反清事业一度呈现燎原之势。

但各部起义军过于自信,贺珍和武大定明知阿济格从四川退回西安,主力还在的情况下,为了急于向朝廷表功,不听张煌言的劝阻,坚决率部攻打西安,企图夺下整个陕西。

等到贺珍意识到各路起义能如此顺利,本是因为清军主力被阿济格带入四川时,却已经迟了,结果被孟乔芳和阿济格以优势兵力打得大败。

西北各路反正归明的义军,多是原大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