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魑魅魍魉(2 / 3)

米作为食宿补贴。

虽然进京赶考的读书人贫困的较少,并不是所有进京赶考的读书人都是有钱的。

明朝没有举人功名之前的读书人,其实大多数人都是过得比较拮据。

朝廷这个食宿补贴,对于少许贫苦士子来说,无疑于解决了最大的难题。

当然也有不乏家里有钱的读书人,听说朝廷科举延期,赶紧写信让家里打钱。

我要在京师寻花问柳,哦不,我要在京师备考。

因为科举延期,这两个月京师的客栈、青楼生意火爆。

历来都是这样,最大的消费能力,一直都是存在少数人的手里。

这一阵子,秦淮河上画舫船里的姑娘们,上上下下都忙坏了,忙得出水那种。

华灯初上,秦淮河上的画舫船开始营业,隐隐约约的乐器歌声,还有姑娘们悦耳的笑声从画舫中飘荡出来。

秦淮河岸边上的人也多了起来,划着小舟的船子在河面上来回穿梭接人,大腹便便的富商,头戴方巾的士子,还有各种叫卖的小贩;脚下生风,往来奔跑的伙计。

这十里秦淮烟花地,风尘遮不住的才与情,繁花似锦般的人间烟火,一片太平盛世,似乎很难想象,大明朝廷正在如火如荼的和满清打着仗。

秦淮河上,不但有画舫,还有船上酒楼,气派一点儿也不输陆地上。

弄玉楼在秦淮河上算不得最奢华的水上酒楼,但这一阵子生意好到爆。

这一切都得从弄玉楼收留了北方逃难的一对姐妹说起。

据说这对姐妹长得秀丽无比,大约十六七岁的样子,且一模一样,是对双胞胎姐妹。

这对长相一模一样的姐妹性格却绝然不同。

妹妹婉青火辣奔放;姐姐婉茹端庄优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双胞胎美女本来就很少,自然引起无数人的猎奇之心。

弄玉楼一间全是粉色的房间里,婉青收拾了一番走出房间,去了姐姐婉茹那里。

婉茹见到妹妹来了,放下手中的琴,只见那琴的龙池上刻有篆书“潞国世传”的印章,那是潞王琴。

“姐姐,我们为什么要接待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