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四将军归附(二)(2 / 4)

蜀,邢如意率领商队运粮船跟在大军后面,前面一批10万石粮食已经运到重庆府,所以现在朱由崧手里是有粮的。

第二个是大西四将军希望朝廷能给张献忠一个封号,让他洗脱流贼之名。

古人很注重名节,他们这几个义子无非是想给张献忠扯块遮羞布。

这一点对朱由崧来说,反而多少有点压力,毕竟这是给一个天下皆知的大反贼封号。

但朱由崧还是同意了。

张献忠的主力在彭山之战中损失惨重,连亲弟弟都被杨展杀了,又没有留下后代,纯粹给个空名号,已经没有太大的凝聚力了。

再说张献忠临死前幡然醒悟,晓民族大义,是力主抗击鞑虏而死,这一点还是好样的。

把这次大西军归附朝廷的功劳全部安在张献忠头上就行,再将他临死前的遗言宣扬一下,以这个由头洗洗张献忠的污点,给个封号吧。

第三就是希望朝廷保持大西军一个独立的建制,朝廷不拆散他们的部队,这一点朱由崧也同意了。

封建时代的军队,都有相对的独立性,他们的要求并不过分。

但是很多时候这种独立性会让军队将领变成军阀,其实说来说去还是后勤和制度问题。

所以只能让军队士兵变成纯粹的军人,大西军必须接受朝廷一批督抚官去宣扬强化军纪,还有朝廷给予的物资,都是由督抚官监督发放。

怕大西军难以接受,朱由崧还特意降低要求,第一批督抚官并不多,只有100名。

朝廷给出的条件是保留3万大西军的部队编制,其他家眷交与朝廷择地安置。

这些农民军动不动就拥兵数十万,其实家眷就占了绝大多数。

只要妥善安置好那些家眷,就差不多能收拢大部分人的心,这就是需要朝廷财政的支持了。

对于朝廷的要求,张文秀本人并没有意见,回去准备和其他人商量。

张文秀把谈判的内容带回去和三人说了。

大西军上下几万人已经断粮几日,都快要崩溃了,朱由崧急,其实他们更加着急。

现在朝廷基本上都接受他们的条件,张可旺几人不再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