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祖宗之法不足守(2 / 4)

,从皇族脱籍为良民,给一定的脱籍银,再给他们分田,让他们和普通良民一般,不再享有宗室优待,可以读书科举、种田,从军从政。”

朱聿健点点头,“陛下圣明,这样一来,我宗室子弟没了宗籍所依,不得不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以良民之身,也受士绅待见。”朱聿健顿了顿,

“但是这个宗亲制度乃祖宗之法,陛下这样改动,怕是要引来朝野官员的口诛笔伐。”

朱聿健眼光还是很准,一下就说出低阶宗室子弟困苦原因,一是受制于宗籍,还有就是受阻于地方士绅。

“咱们大明自嘉靖开始就欲对宗亲改革,可那些士绅为了利益,一直强加阻挠。”朱由崧哼了一声,“祖宗之法不足守,人言不足恤,朕为了大明天下,些许骂名随他去吧。”

其实明朝有过几次宗室改革,但是都不成功,有某些皇帝自身原因,也有宗室子弟的原因,还有地方士绅的原因。

按《大明会典》,明朝宗室是可以做官的:

郡王子孙、有文武才能、堪任用者、大宗正院、具以名闻。朝廷考验、换授官职。其升转如常选法。如或有犯、宗正院取问明白、具实闻奏。轻则量罪降等。重则黜为庶人。但明赏罚、不加刑责。

但是明成祖朱埭本身是藩王出身对皇族防卫心理很强。

朱埭规定分封出去的朱氏藩王宗亲,是不可以私下见面的,只能在公开场合,比如祭祖、面圣才能见面。明朝藩王宗亲虽然生活过的比较优越,也就是被当成猪一样圈养着。

到了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国库财政空虚,宗室人口暴涨,发不起宗室的?米,嘉靖就开始改革,允许宗室中无爵者可自谋生路。

到了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允许郡王以下宗室参加科举,取中者到诸省担任较低职位,但不得到京都做官。

虽然宗室经过改革,但是效果奇差,就拿宗室科举来说,考出来的宗亲寥寥无几。

这里面有和士绅争资源的问题,也有宗室子弟不争气的原因。

首先考科举先得是童生,而考童生要两个读书人作保才有资格,麻烦得要死。

地方士绅读书人当然不愿意给宗室作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