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的村子时,已是午后。
村口大树下,照例聚着些纳凉闲聊的老阿奶、大婶子。
马车一过来,说笑声顿时低了下去,十几道目光齐刷刷地望过来,打量着车上的人和那堆显眼的行李。
静默只持续了一瞬,随即就被更加热烈的招呼声打破:
“哎哟,清林小子,接你姐一家回来啦?”
“是清丽哇!有些日子没见了,回来吃清林喜酒的哇?”
“啧啧,清丽,这两个娃是你家的吧?长得真乖!随你!”
“哎呦喂,这大包小袋的,都是啥好东西呀?清丽真是孝顺,回娘家带这么多东西!姑爷也大气!”
……
乡亲们好奇地望着马车,指指点点,话语里满是毫不掩饰的羡慕和夸奖。
王清丽姐弟俩也笑呵呵地一一回应,该叫婶子的叫婶子,该喊伯娘的喊伯娘。
乡下地方讲究个礼数,人家笑脸招呼,自然得笑脸回过去,还得教两个孩子跟着喊人。
余文源和余文洲倒也听话,奶声奶气地叫着“阿婆”、“婶婶”,又引来一阵夸赞。
家里的王父王母早已听到动静,已经快步迎了出来。
这回王家人整整齐齐,连这时候本该在学校的小姨子王清雨也回来了,想来是哥哥结婚,特意请了假。
最受欢迎的自然是两个孩子。王家小辈里目前就王清丽有了娃,王父王母一人一个,喜滋滋地把外孙搂进怀里,心肝肉儿地叫着,怎么看都看不够。
接着就是王清丽。她刚下车,两个妹妹王清雪、王清雨就围了上来,一左一右搀住姐姐的胳膊,嘘寒问暖。
余坤安这边,好歹还有小舅子王清年给他搭话,招呼他进屋,毕竟之前一起挣过钱,情分不一样。
等媳妇孩子都安顿下车,余坤安就开始和王清林、王清年一起,从车上往下搬东西。
东西一样样拿出来,堆在门口。
王母抱着余文洲,看着那堆东西,悄悄凑到王清丽耳边,又是欢喜又是担忧地问:“清丽啊,你们来就来,咋又带这么多东西?这……亲家那边没意见吧?”
“娘,您就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