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真年轻啊!”
“果然是文质彬彬的,不像打仗的,倒像个读书人!”
“年轻有为,年轻有为啊!”
赞叹声此起彼伏。
有个书生挤到车前,拱手道:“在下是崇文书院的学子,久闻方先生大名,可惜没有亲耳听闻先生讲课,不知能否讨教几句格物的学问?”
方宁笑着点头,从车里出来,耐心解答书生的问题,从“杠杆原理”讲到“浮力变化”,用的都是百姓能听懂的大白话,偶尔还拿路边的石头、树枝做演示,引得众人围得更紧,连路过的商旅都停了车,加入听讲的队伍。
原本,人们还不相信方宁是崇文书院的客座教授,但当听了方宁讲课之后,所有人都信服了。
而当方宁等一行人继续上路了之后,有不少人跟上了方宁的队伍。
“我们要保护英雄,不能让英雄被小人暗算了!”
这是不少文侠的想法。
“听了方先生一节课,胜读十年书啊。”
这是一些游学学子的说法。
“方先生是大才,一定是神仙下凡,要多沾沾仙气!”
这是老百姓的“朴素”想法。
于是乎,方宁车辆后面,跟上了几十个人的“保镖”队伍。
而插着三杆招摇旗帜的方宁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刚开始的时候,是芳姐和胡连轮流来宣讲,后来,则多是由后面自发跟随的“义务宣讲员”来宣讲。
有的人会掉队离开,但也会把方宁的事迹传播开来。
有的听了之后就错身而过,但也会把方宁的事迹传播出去。
一传十,十传百,传统的传播宣传方式就在方宁等人走走停停之间展开,以武安郡为中心,向北传到下阳郡、上阳郡、上党郡和渔阳郡,甚至出了大周进了草原,向南则传过了蓟南郡、博陵郡、钜鹿郡、魏郡,一直传到了京都。
虽然不能说三州九郡之地人人都已经知道了方宁的大名,最起码知道一个勇冠三军的方宁,一个才高八斗的方宁,一个嫉恶如仇的方宁,一个神仙下凡的方宁……
在不同人的口中,就有不同的方宁形象,消息传来传去,妥妥的就是一个先天圣贤体转世。
而这,也是方宁要的效果,只是他没有想到,在这个没有网络直播的年代,自己的“高大上”形象竟然被演绎成了更为高大上的圣贤体。
这是方宁始料未及的。
不管怎么样,方宁知道,这之后,陈秋是断然不敢再派人对自己下手,哪怕有鬼鬼祟祟的家伙出现在附近,都会被路转粉的“义务宣讲员”们抓住,一番审讯,生怕方先生被暗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