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试过了,想学哪种?”
方宁跳下来,拍了拍绳上的灰,却见少年没接话,反而蹲在墙根下,手指在地面画着什么,眉头皱得紧紧的,像是陷入了沉思。
“你方才第一种爬法,是借竹竿传力。脚蹬地的劲传到杆上,杆再把劲反推给你,让你能跳得更高,这是‘支力相济’。第二种用绳子,是把腰腹的劲聚在手上,再借着绳子的‘拉劲’往上走,这是‘引力相牵’。”
“还有第一次用的三步爬墙,是找墙缝当阶,每一步都让脚和手的劲对着用,不让劲散了……”
少年喃喃自语,手指在地上画着简单的线条,一会儿是竹竿的倾斜角度,一会儿是绳子的牵引方向……
“原来爬墙也能算‘格物’,要算准力往哪去、怎么聚劲才不白费力气。”
方宁脸上的笑意瞬间僵住,猛地蹲下身看着少年。
“你……你怎么知道这些?你学过物理?”
“物理?”少年抬头,眼里满是疑惑。
“那是什么?我只跟着先生学‘格物致知’。观察事物的道理,比如水往低处流是‘重力向下’,车轮圆的能滚得远是‘圆无棱角,阻力小’,爬墙的劲也是一个道理,得顺着力的‘性子’来,不然再使劲也没用。”
方宁彻底愣住了。
这哪里是文弱少年,分明是个隐藏的物理天才!
要知道,这个世界可绝对没有物理,更没有物理系统,而眼前的这个常山王幼子,竟然能够通透那些物理的道理,虽然定律什么的他不懂,但其中的道理都是想通。
激动的方宁定了定神,尽量用通俗的话给少年解释。
“物理就是研究这些‘力’和‘道理’的学问,比如你说的‘重力’‘阻力’,还有刚才爬墙的‘支力’‘引力’,都在物理的范畴里。像太阳东升西落、弓箭能射出去,背后都有物理的道理。”
“竟有专门研究这些的学问?”
少年眼睛瞬间闪亮,凑到方宁身边追问道:“那你说,为什么竹竿撑得越斜,跳得越高?是不是因为‘支力’变得更大了?还有绳子要是太细,会不会被‘拉力’扯断?”
方宁耐心解答道:“竹竿斜度合适,能让力传得更顺,就像你用扁担挑东西,角度对了才省力,绳子的粗细决定能承受的‘拉力’,太细的话,拉力超过它的‘劲’,就会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