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原是长武县苏家最小的女儿。
苏家在当地也算书香门第,家主苏明远曾任县学教谕,膝下育有三子:长女苏皖知书达理,次子苏哲聪慧过人,幼女苏槿最是伶俐可爱。
七岁那年,苏槿随母亲上香时被人贩子拐走。
幸得云游道人玄清相救,却因年幼记不清家乡所在,只得随老道隐居青峰山。
玄清见她根骨清奇,便传授道门心法;苏槿则细心照料师父起居,师徒相依为命。
十二岁时,苏槿在山下救下被拐卖的少女晓蓉。
那丫头执意要报救命之恩,从此以丫鬟身份相伴左右。
春去秋来,直到去年玄清真人羽化登仙,临终前才将苏家下落告知。
谁曾想,主仆二人满怀期待地回到长武县,刚向守城兵卒表明身份,就被如狼似虎的差役按倒在地。
只听那衙役冷笑道:&0t;苏哲贪污金额重大,满门抄斩的文书早下来了,没想到还有漏网之鱼!
&0t;
寒光闪过时,苏槿甚至没来得及问清兄长究竟所犯何罪。
血溅城墙那刻,她最后看见的,是晓蓉哭喊着扑过来的身影。
一转眼,马车已行至长武县城门前。
城门口排着长队,守城士兵正粗暴地推搡着挑担的农夫,嘴里骂骂咧咧:&0t;磨蹭什么!
耽误了爷们换岗,有你好果子吃!
&0t;
那老农被推得一个踉跄,筐里的菜蔬撒了一地,却只敢唯唯诺诺地弯腰去捡。
见有马车驶来,为的络腮胡士兵眼睛一亮,却又故意板起脸喝道:&0t;下车检查!
&0t;
车帘轻挑,先探出一只纤纤玉手。
待那抹倩影完全现身,几个士兵顿时呆若木鸡——但见少女一袭月白罗裙,乌如云挽作垂鬟,肤若凝脂,唇若点朱。
最摄人心魄的是那双桃花眼,眼尾微微上挑,顾盼间似有潋滟秋水流转。
&0t;这位这位小姐&0t;络腮胡的嗓子突然紧,方才的凶悍气焰早不知丢到哪里去了,结结巴巴道:&0t;不、不知要去何处?&0t;
苏槿轻拢鬓角,声音清泠似山涧溪流:&0t;奴家前往京城投奔姑母,途经贵地,想进城稍作休整。
&0t;
&0t;京城啊&0t;士兵们交换着眼色。
确实,长武县距京城不过两日路程,常有官宦家眷途经此地。
那络腮胡正犹豫间,晓蓉已机灵地塞过一两碎银:&0t;天热,请几位军爷吃茶。
&0t;
&0t;哎呦,这怎么好意思&0t;络腮胡嘴上推辞,手上却飞快将银子揣进怀里。
要知道寻常百姓进城不过收一文钱,这一两银子抵得上他们一月饷银了。
&0t;小姐请便!
城东的云来客栈最是干净!
&0t;士兵们点头哈腰地让开道路,目送马车远去时,还有人痴痴望着扬起的尘土呆。
主仆二人在云来客栈安顿妥当后,晓蓉终于忍不住问道:&0t;小姐,咱们为何要谎称是去京城投亲?直接表明身份不好么?&0t;
苏槿将帷帽轻轻戴好,白纱下的面容看不真切:&0t;随我出去走走便知。
&0t;
长武县的市井街巷依旧热闹非凡。
苏槿寻了处茶摊坐下,邻座几个纳鞋底的大娘正在闲话家常。
她状似无意地问道:&0t;几位婶子,我初来此地,听闻本县苏家当年很是风光?&0t;
这话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几位大娘立刻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
&0t;哎呦姑娘你可算问对人了!
&0t;圆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