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3 / 3)

了风声,皇帝要限制兼併,要搞限田。

这才是真正要命的事。

一个亲王限田万亩,郡王五千亩,国公四千亩,郡公三千五百亩,县公两千五,到子爵才八百,男爵才五百亩。

而职品占田,一品也只能占五千亩,二品四千五,三品四千。

九品限占田千亩。

无官无爵无勛平民,每丁限占田百亩。

他长孙无忌就算朝廷允许爵位和散官等占田额叠加,那他这个从一品加齐国公,也顶多占田九千亩而已。

而他现在可是有几十万亩地真搞限田,他这好不容易弄来的这些田地怎么办

难道跟李逸一样卖掉

这是万万难以接受的。

甚至这主客户制和移民宽乡授田之法若真的推行,那他长孙无忌空有几十万亩田地,却要面临无佃户耕种的困境。

现在关中,地狭人多。

表面在籍人口大减,可实际上关中却不缺人,大量人口都脱籍依附於贵族、地主和寺庙,成为他们的佃户。

要是朝廷把这些隱户全清出来,把他们迁移到宽乡授田,那对长孙无忌来说,影响巨大,会让他损失惨重。

长孙无忌再次望向李逸,脑中突然浮现出一句话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或许,得把这个始作俑者赶出朝堂,赶离皇帝身边才行。

离开了新设的御宿义仓,皇帝又特意去参观了御宿社仓。

“这里储粮多少”

“回圣人,社仓里如今共储麦粟等三千余石,另外还有已经借贷出去的两千余石:.”

社仓以前也是由罗三管著,现在移交罗二来管。

社仓也有个理事会,有仓首和副仓首等,有清晰的帐目,定期核查。仓中之粮,都是本地百姓自愿捐入,储粮备荒备灾。

每年新粮入仓,陈粮则会出售部份,以及用来出借收利,仓中之粮,部份用於救助孤寡残疾,其余的都储藏备灾备荒,优先用於本社百姓。

过去数年,社仓是李逸带头建立的,李家也一直是社仓的第一大捐粮者。

每到青黄不接时,本乡若有百姓缺粮,都能来这里借贷,利息可比一般地主们什么借一还二借一还三便宜多了。

社仓中存的这些粮食,可是让乡民们心中安定许多。

“御宿乡確实在很多地方,都走在了前面啊,值得推广学习。”李世民讚嘆不已。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