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2 / 3)

天下大乱,流民四起,他未能到任建安郡丞,被李子通、杜伏威、辅公祏等留,任以官职,

他后来力劝杜伏威归唐入朝,辅公祏叛乱,他被委为吏部侍郎,也因此平定叛乱后,被流放涇州,直到李世民上位,重其才名徵召回朝。

李靖如今是代州都督永康县公,还是討伐梁师都的总管,

李百药几经贬官,数遭譖害,死里丧生,如今倒也是否极泰来了。

两道詔书很快擬定,

李百药交给两位侍郎,但两位侍郎都是让中书令宇文士及阅览。

“李县男不愧是闻名已久的才子,这两道詔书一字不须改动。”宇文士及点头。

他提笔,

在詔书上写下中书令臣宇文士及宣。

刘林甫和顏思古也都提笔,中书侍郎臣刘林甫奉,中书侍郎顏思古奉。

最后,

李百药也提笔在后面写上,中书舍人臣李百药行。

“詔书送往门下省吧。”

这詔书开头门下二字,便是意为中书省以皇帝名义撰写詔书,送给门下省审议的。

因为两人拜相之事,宰相们已经在政事堂上合议通过,故此现在只是走一遍流程,不用担心门下省会封驳。

詔令送走,

顏思古和刘林甫便也顺便跟大家说了將要离职之事。

顏思古升迁从三品秘书监,而刘林甫却等於上贬降为吏部侍郎。

两人一喜一愁。

宇文士及笑著道,“通知食堂公厨,烤只全羊,咱中书省要为两位好好送行。”

正说笑著,

一名小黄门进来,

“郢国公,陛下口諭。”

宇文士及正衣襟,恭听圣諭。

皇帝的口諭倒也简单,让中书再草擬一道詔令。

“授司徒、代郡王李逸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其雍州牧、太子詹事、左卫大將军、兵部尚书等如故。”

中省书官员们都有些疑惑,这又是怎么回事。

“李司徒是门下省侍中,这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怎么回事”宇文士及问。

內侍道,“李司徒意外坠马,伤了腿,向陛下辞相,陛下再三挽留无果,便许辞去侍中之职,

但詔疾小瘳,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

“那这平章事”

“李司徒仍为宰相矣,如魏相先前以参预政事衔入政事堂。”

这下大家明白了。

李逸以腿伤为由辞掉了侍中之职,但皇帝仍然保留他宰相之名,甚至允许他腿伤稍好点后,可以三两天来一次政事堂议政。

原本三省长官才是宰相,

而如今,前有魏徵以参预政事衔入政事堂为相,现在又有李逸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入政事堂。

当今天子,

倒是行事越来越不按制度来了。

可宇文士及並没有反对之意。

“李舍人,还要劳烦你,再起一詔!”

“好。”李百药也没推辞,当下便又提笔蘸墨。

“门下:

惟人代工,与物施化,財成者元首,辅翼者股肱。况国之號令,本於內史,政所关决,审於黄枢。

爰发四方,用寧庶绩,必求同德,资以弼予。

司徒、开府仪同三司、侍中、雍州牧、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太子詹事、左卫大將军、上柱国李逸,挺生伟才,克振前绪,蹈礼合乐,谦厚端和。居暗室而不欺,处岩廊而益重。文能合雅,吏必立程

朕祗奉鸿休,惧於负荷,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