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欲改立朕为太子,封德彝却力諫保建成。
如今他和萧璃为尚书省左右僕射,每与萧璃商议政事,都表示赞同,可到了朕面前,他却又说出相反主张。
如此奸诈,朕岂能继续用他为右僕射,让他也外放刺史吧。”
“陛下,如此一来,太上皇的宰相,可就全都罢去,如此会不会太急
还有,尚书令位高权重,总领百官,过去一直由陛下亲领,那时也多是虚领,此职本朝,实际一直没有实授过。
代郡王確实功高,
可尚书省若由房杜二人分任左右僕射,
若再授无逸尚书令,是否合適呢”
“而陛下让我阿兄做侍中,让我阿舅做中书令,如此一来,中枢两位宰相,皆是臣妾外戚。
自古外戚掌权,皆是大忌,甥舅同朝为相,更加不妥。
臣妾知道陛下这般安排,是对臣妾,对无忌他们的信任,可若真让他们都在中枢为相,
这只怕对陛下,对朝廷,对臣妾,对臣妾兄长、阿舅都没有半点好处。
臣妾以为,宰相之位非常重要,关乎国家气运,为天下瞩目,陛下为天子,不能如此草率,这样会让天下人以为陛下公器私用。”
李世民愣了下,
他打算登基后调整宰相班子,这个想法也还没对外人说过,没想到长孙居然反对了。
“辅机是你兄长,也是朕心腹,如今朕坐上这位子,可心里其实仍还有几分志芯。
朕骑马打天下,哪怕是对面十万敌军,也从不曾有半点畏惧。
可现在坐江山,朕面对著那些奏疏,说实话,有些心虚。朕怕当不好这个皇帝,
朕甚至有次做梦,梦到自己成了隋煬帝。
武德朝这些宰相、大臣们,朕大都信不过,现在最能信任的也只有无逸无忌玄龄克明他们了。”
“他们都是朕的心腹,无忌还是外戚,就算遭忌,被攻击,那些人总还得有几分顾忌。”
长孙氏握住丈夫的手,“陛下千军万马亦不曾畏惧过,如今坐在金殿上,又何须担心。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陛下多些耐心,多纳諫,臣妾相信千头万绪总能一件件理清的。”
李世民转身,將长孙拥在怀里。
“朕很欣慰,一路有你相伴。”
李世民今年虽然才二十四岁,可十六岁便娶了当时仅十三的长孙,夫妻俩相伴,一路已经八年了。
少年成婚,如今也算是老夫老妻了。
若是別人当了皇后,当然愿意自己兄长、舅舅做宰相,也只有长孙,不仅从来不为兄长、舅舅们求升官,反而会在此时劝止自己。
大唐武德六年,七月初四日,
东宫显德殿,
朝廷举行隆重的登基大典,
监国太子李世民继皇帝位。
百官山呼万岁,声冲云霄。
李世民坐在御座上,君临天下。
李逸身穿袞冕礼服,率百官朝拜,看著那位年轻的天子,不由的想起一些传闻。
开皇十八年十二月,当今天子生於武功別馆,时有二龙戏於馆门之外,三日而去。
后来李世民四岁时,有书生自言善相,来拜李渊,说公贵人也,且有贵子,见到李世民,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將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李渊害怕此言泄露,引来灾祸,准备杀了他,结果此人突然消失无影踪,后来李渊还是采济世安民之义为儿子取名。
这些传闻,近来在京中四处传播。
李逸觉得,
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