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就这样过著,多好。
如今他的权势地位,他的財富,完全足够他躺平,就安心的做个富贵閒人,当个閒散的郡王挺好的。
和孩子们正玩的高兴,
宫里来人了。
皇帝赏赐给李逸五千亩地,五十名奴隶。
那位小黄门宣完旨,便把地契、奴契一併交给了李逸,户都过好了。“这些地和奴隶,原本都是江夏都公李高迁的,他如今被流放岭南,”
那小黄门压低声音,“听说正是他上疏检举大王谋反,如今已查明是诬告。”
小黄门走的时候,怀里塞了一本小册子,一篇千字文,里面夹著薄薄的金叶子,总共五两金。
李逸看著书房案上的地契、奴契,脸上的笑容消失。
这个传旨的小黄门,绝不敢私下乱泄露重要消息,他这番话也只能是奉令带给他的。
不是正式的告知,而是用这种方式,看来李渊还是想要几分脸面。
毕竟李高迁检举李逸谋反,估计也是太子授意的,李渊肯定也清楚,但之前还是以此为由召他回京,还免他大总管、行营总管之职,
现在又想让李逸再去前线收拾烂摊子,確实李渊也有些不好意思。
李高迁马邑临阵脱逃,又弃守雁门,虽然这些也都可能是太子之意,但李渊得维护太子的名望,
只能把李高迁流放岭南。
现在让人给李逸透露是李高迁诬告,再把原来李高迁家名下的五千亩地,五十奴隶送来就是想把召李逸回来这事就此揭过了。
李高迁流放岭南,一点也不无辜,但冤有头债有主,李逸前线有功不赏,反而被夺职召回京,
这幕后操纵者是太子建成,然后皇帝李渊是一直支持的。
现在就都推到李高迁头上,未免太过儿戏,
刚刚还在想著回京从此躺平,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悠閒富贵生活,可现在李逸却被这无情的现实又给抽醒了。
高处不胜寒啊。
如今的他,处於这样的位置,外人看似高高在上,却不知道已经如履薄冰,谁知道哪一步冰面就破了。
刘世彻、李高迁,这不久前还並肩作战,打下黄岭大捷的战友,也都是总管、大將军,
现在一死一流放。
步步惊心啊。
皇帝也许还要倚仗他,可太子却绝对是已经对他断了拉拢的念想,开始想著如何弄倒他了。
刘世让的死,就是前车之鑑。
也许,
唯有把太子李建成掀翻,將李世民扶上去,才能安全吧。
五千亩地,五十个奴隶,
这点东西李逸现在都不放在眼里了,他这两年已经儘量不再到处兼併田地了,
尤其是京畿之地,基本上不让家里买了。
李家现在拥有千顷之地,已经有点多了。
树大招风,田地毕竟是重要的生產资料,占多了容易引的人凯。
他寧愿让家里以商號之名,在人少地多的边地搞些商屯,僱佣、蓄奴,屯垦种粮,趁著如今粮价还高,尤其是边地缺粮,这商屯还是挺划算的,
屯种的粮食能卖不错的价,赚上一笔,甚至可以在边地拿到一些军用物资的採购、战利品的收购单子,也能跟边疆的总管府、州县,用粮食换取一些矿產等的开採权等,里里外外能赚上好几道。
商屯,本质上就是租地而已,边疆地多人少,因战爭等粮食需求又大,偏偏粮食运输成本又高,
这个时候去边疆搞商屯,收益很高,当然风险也大,万一敌军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