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我皇族李难道不如你五姓七望?(2 / 3)

日郑氏派子弟来邀请李逸,说要设宴款待,李逸只是说了一句要赶往洺州赴任没空,便启程沿索河而下至运河,然后又绕回河阴汴口,过黄河入河北。

李逸去洺州,本来并不需要经过荥阳,他是特意过来的,因此还得绕一圈回去。

这一趟绕路倒也值得,

荥阳郑氏已经达成认购五千贯债券的意向,这让李逸的债券,获得了郑氏背书,接下来再找其它豪强大户谈,就可以拿郑氏做例子了。

进入河北,

李逸的债券计划,也跟一众幕僚讨论的有雏形了,而相州总管张河等也勉强接受了李逸的这个计划,决定到时一同试行。

让马周捉刀代笔,给长安天子写了一道地方试发债券以安抚百姓,推动发展的万言奏疏,还特意让云定兴给检查把关。

“大王准备发多少债券”

“先发个三十万贯如何”

连云定兴都觉得李逸胃口有些大,洺州大总管府现在实际才辖三州,虽说这洺邢赵地方也不小,但经过裁并后,三州也仅二十八县。

在隋大业五年时,这三州是赵郡、襄国郡和武安郡三郡,当时三郡户数,都是十万户以上,襄国郡七县十万五千户,武安郡八县十一万八千户,赵郡十一县,十四万八千户。

三郡加起来三十七万多户,平均每县都有一万四五千户左右。

但经历隋乱以后,人口损失还是很大的。

现在比大业年间还多了两县,可官府户籍上十七万户都不到,每县平均只有六千户不到。

洺州大总管府这三个州,二十八县,总共十七万户不到,人口八十万左右,李逸居然要发债三十万贯。

“太多了吧”

现在朝廷征收户税,小年征四十万贯,每三年会加征八十万贯。

小年四十万,大年也才一百二十万贯,那可是整个天下。

而李逸管着三个州二十八县,居然要举债借钱三十万贯,一州十万贯,每县都有一万多贯了。

“我觉得还是少了点,一个县平均下来也才摊到一万贯钱。

现在洺府每县平均有六千户,七八成都是中下户,都需要朝廷扶持帮助的。

而等我们开始安置流民、赈济百姓,相信还会有许多人回来,到时每县万户是可能的。

毕竟平原地带,田地多,宜居住。”

李逸在那算着账,觉得一户就能摊到一两千钱帮扶款,确实杯水车薪。

“要借就借多点,这样我们才能好办事,尤其是安置百姓,恢复生产这事是刻不容缓,

一耽误那就是一季”

云定兴也自认为是见惯大风大浪的,经历大隋三帝,又拥立过王世充,如今再投大唐,算是身经五朝了。

可他不得不佩服李逸的想法,更佩服他的胃口大。

张口就是几十万贯,钱真的这么好借

还是说五分的年息,就不是利息,就没负担,就不用还了

要知道,哪怕是荥阳郑氏痛快的答应了五千贯,那也是背后交换了不少特权、利益的。

“想办法尽量多借点,只要能借到,那多多益善。当然,得自愿认购,不管是豪强大户,还是平民百姓,不能搞强行摊派这种事。”

豪强大户看不上债券的这点利息,那就得从其它方面补偿他们,要让他们也得到实际好处交换,他们才会肯借钱。

而一般中产、自耕农,他们可能会看的上这点利息,可他们手头却没多少钱能掏出来。

李逸根本没想过怎么还,还不起怎么办这事。凭本事借来的钱,干嘛要还这可是大总管府借的钱,需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