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分摊李逸和李大亮两行营中的一万两千山南兵和两千子弟。
总管,起码得出一千,刺史也得出上几百。
除了出兵,各总管、刺史们还得出粮,两行营四万战辅兵,还有留守的兵,以后都得山南想办法供应。
“侍中,襄阳的伪郑降兵怎么处置”李弘节问。
李逸经历过在河东的黄子英刘六儿刘季真等人的反复无常后,对整建制的降兵降将并不信任。
但襄阳城是利用襄阳城内豪强,加上潜入城中的细作拿下的,这座铁打的坚城,是从城池内部攻破的,
没有怎么战斗,更没什么伤亡。
王弘烈八千兵马基本上都投降了,不过这些兵,披甲战兵并不多,也就三千。其余的都是没甲的新兵或辅兵,甚至是一些壮丁,豪强部曲等。
“这些降兵,若是有愿意留在军伍的,可以挑选后,打散充实到各部中。
那不愿意留在军伍的,我看可以先安排去军屯,暂时不能放他们走。可以告诉他们,军屯满一年,只要屯粮任务合格,就可听其自由去留。”
“降军校尉以下军官,愿留下的可以留用。但校尉以上军官,则全都要送去长安,听侯天子发落。
尤其是王弘烈和豆卢褒、苏世长等人,是陛下指明要送去长安的。”
这些降兵,
就算是选择留在军中效力,也得先从无甲的辅兵干起,得累积功劳才能升入战兵。
校尉旅帅队头等军官,也要降级使用,先任副职。
吃过亏的李逸,不会轻易相信他们,更不会再保留他们的建制,在浩州时是没办法,现在不一样了,必须防范于未然。
留下的,也先得从留守部队呆起,这次进攻伊、豫肯定是不能带上他们的。
“李尚书,后方可就交给你了,我们两路人马的粮草,还有留守兵马的粮草,都得由你来调度保障,有劳了。”李逸拉着李弘节手道,这位被授为行台民部尚书。
行台主要的官员要么要出征伊、豫,要么还在夔州等地,留守的就李弘节官职高,又恰是管民政这块的。
李弘节有些头痛,这么多兵马,要保障粮草可不容易啊。
“那我也只能拜托周总管、徐总管、李总管、卢总管等诸位总管、刺史们了。”
周法明等都觉得压力山大,但又无法推脱。
想想那位年轻的侍中,带着两万人出武关,一个半月时间,横扫山南,几乎没有损兵折将,就收复了这数十州之地。
谁敢在李逸出征的时候,在钱粮上背后使绊子
只怕下场立马就跟田瓒一样尴尬了。
他原是随州总管,杀杨士林投王世充,授了个显州总管,李逸出兵,他又杀王世充使者反正,本来以为能回去做随州总管。
结果伪郑随州总管徐毅比他动作快,先一步拜见请降,仍留用随州总管,显州总管又授给了李元超,田瓒最后成了豫州总管,
可豫州那是王世充地盘,他只得了一个虚衔。
而现在这兵马抽调、整编,田瓒手下披甲精兵,又要抽调大半。那他仅剩下了两三千人,只能在李逸行营混个总管,连地盘都没了,兵也没了大半,以后钱粮得李逸供应,实际上他什么也不是了。
面对强势的朝廷和李逸,山南这些豪强们也只能听由安排。就如周法明,本来这次来襄阳,路上袭取安州,迫降沔州。
可结果皇帝让李大亮做安州总管,安沔并没有再划回黄州总管府内,他辛苦半天,全是白忙活。
但他又能怎么样呢
皇帝封他一个黄国公,他都得感恩不已。跟田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