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李逸兼检校侍中(3 / 3)

渊看着面前的地图,

邓州总管府七州收复,显州总管府三州收复,随州总管府三州收复,如今山南仅剩下一座襄阳城而已了。

黄州总管周法明不仅出兵协从,甚至还拿下了安州、沔州,生擒萧铣一个总管一个刺史。

卢祖尚和杜伏威也各派兵来山南听令。

李大亮也是表现了得,统领一路兵马,横扫襄樊。

连萧铣都不敢逆其锋。

皇帝让李逸出兵山南,给他三万人马,也只想着这路偏师,能够收复被王世充趁机夺取的襄邓,

谁能想到,这支偏师,现在在山南如此声势雄壮,更是连取萧铣的鄀州、安州、沔州三州。

接下来汉水东岸的郢州、复州,也有机会拿下。

这样萧铣汉江以南长江以北,就只剩下荆州了。

出乎意料啊。

这次山南之战,又显露出李大亮这么位人才。

“授李大亮为安州总管,使持节,安、郢、鄀、沔诸军事,封武阳县侯。”

皇帝目光望向殿中的儿子齐王元吉,一番犹豫后,还是继续开口道:“罢撤显州道行台,新置襄州道行台,

统领荆襄、南阳等山南诸州,

以齐王元吉为侍中、襄州道行台尚书令、稷州刺史。

晋国公李逸为襄州道行台左仆射、襄州刺史,河间王孝恭为行台右仆射、信州总管。通州总管李靖为行台长史,安州总管李大亮为行台司马。曹国公李世绩为邓州总管、行台兵部尚书”

一连串的任命宣读。

有些让人措不及防,

谁也没想到,皇帝在这个时候首先加封的是四皇子李元吉,那个弃太原而逃,害大唐几乎丢失河东的皇子。

居然还加封侍中,拜为宰相,又领襄州行台尚书令。

虽然也有人从他后面那个稷州刺史,看出来,齐王当是遥领襄州行台仆射,甚至这侍中也未必实任。

毕竟稷州在京西武功,那里有武功宫,是皇帝以前的旧宅别院,李世民李元吉都是在那里出生的。

罢显州道设襄州道,倒也没什么,而且这个襄州道其实应当叫山南道行台,毕竟囊括了整个山南道东部,也还包括了淮南、河南一部份。

李逸和李孝恭两人,如今各统领山南一片战区,李孝恭在山南经营几年,可李逸短短月余,却横扫汉江以东,兵威正盛。

结果李逸由检校显州行台尚书令改授襄州行台左仆射,就让人有点看不懂。李孝恭授行台右仆射,倒是正常。

使者还在宣读襄州道的具体范围,

包括了通、夔、峡、金、荆,以及邓、显、光、安、黄、随共十一个总管府,总管府有些多,但现阶段总管府和州县数量多置,也是有其特殊意义,不能马上裁并,得安置那些地方军头、豪强们。

不少人都觉得李逸立下这么大功,结果现在尚书令变左仆射,邓州总管成襄州刺史,不封反贬的意思。

皇帝把众臣的脸上表情看在眼中,

从袖中又拿出一道诏令,递给通事舍人宣读。

李逸兼检校侍中。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