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亩产千斤以上(2 / 3)

后就会很刺痒。

清晨稻禾上还全是露水,

李逸弯腰割了几把,都觉得好辛苦。

刘黑子割第二排,他干活也是把好手,镰刀刷刷刷的就没停过,一排排的稻禾倒下,没几下他就超过了李逸。

罗三也下地了,他年轻的时候,还出去干地麦客,后来佃租无极观的稻地,干活也是利索的。

姬氏和玉漱两个做村妇打扮,一个拎了个篮子,她们捡稻穗,遗落的稻穗捡拾回家,务求颗粒归仓。

李逸象征性的割了十几把,也就停手了。

带着一众收稻的灾民,把地分给他们,这些人或一家人一块地,或一群人合一伙,各自划片承包。

到时也方便结工钱。

“稻茬留短点,尽量贴着地割,别留那么长茬子啊!”罗二这个作坊管事,今天也跑来帮忙,

他像是个苛刻的地主一样,对那些收稻子的灾民,指指点点,要求很多。

他说这些人既然是来给给人干活的,就得按东家的意思做好,稻茬留长了,影响以后耕种,而且这稻草也是有很大用处的,

不仅能够喂牛,也能烧火,还能编绳编鞋,总之用处多多,不能浪费。

稻子割倒,先放在田里晒,

等到午后,或是明天挑回到家里,晒场后再碾。稻谷多得用牛碾,

要是地少,直接在地里面人工手打,握着稻谷在块木头上摔打脱粒,或是弄个谷筒。

没有机械,

一切都是纯手工。

直接手摔打的,能得到完整的稻草,打完就能把稻草捆扎好晾晒,晒干就能收集储存,而用碾子碾,或是连枷打的,稻草就不太好。

总的来说,碾的效率高些,手打的效率低些。

李逸把收割和脱粒分开来了,

收割一亩地给三升小米,脱粒另组织了一支纯青壮队,这些多是单身的灾民,力气大,直接在地里脱粒。

也将一部份挑回去晒场碾打,反正多管齐下,只求能够尽快把稻谷归仓。

在那希望的田野上,

到处都是辛勤收割的人,

“村长家的稻子,今年大丰收嘞,施了几遍粪肥,亩产提高了许多,你这三十亩稻田,今年有望能够达到亩产四百斤稻谷。”罗三一长排稻谷割到头,回来喝水,十分感叹的道。

李逸估算不出产量,只看的出稻穗沉甸甸的,应当产量不错。

“干谷湿谷”

“肯定是干谷四百斤,能碾近三百斤米呢。”

“能有这么高吗,我听说原来御宿川的稻田,虽说田肥水好,可最多也就亩产三石左右吧”

“田肥水好,也经不住年年耕种啊,”罗三指着远处别家的稻田,“你看那些稻谷,同一片地,浇一条渠的水,但他们的产量可比你这田的低多了,

还是得有肥,”

李逸家的这三十亩稻田,有桥头公厕和无极学堂的厕所的粪肥保证,增产了一石以上。

“塬上的旱地,有些一年种一季,都只能亩产一石左右,广种薄收,尤其是塬上缺少,全凭老天赏饭吃,一遇干旱,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

李逸这里的稻田,不仅靠着滈河水保证浇灌,就算有时河水少,可这地下水也很浅,随便地头挖个一米左右,就有水。

水质也好,种出来的水稻品种桂球,人称水晶大米,秦汉以来,就一直是宫廷供品。

这边的百姓收获的稻米,剩下的口粮,一般都舍不得自己吃,拿到长安去换。

换粟谷,换糜子,或是换小麦。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