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下,都在咱的管理当中!”
这句话,听到朱标和朱雄英耳朵里,效果完全不同。在朱标看来,自始皇以来,王朝历经千年。乡绅地主一直是古代税收中的核心中间角色。
因为朝廷的税收变化,朝廷不可能一个村一个村的传达给村民,这就需要乡绅地主,替官府宣传税收政策,比如说现在税是多少,有几种税,你们家三亩地,应该交多少。或者是你们家六口人,应该交多少。
同理,收税的时候,也没有官吏去一家家的收税,而是这些乡绅将全村收齐的税粮、银两汇总起来,统一再交给官府。
这样一来呢,乡绅就会有很大的空子可以钻,比如我家有两千亩地,但我就报八百亩,什么?官府来查怎么办?我把这余下的一千二百亩转嫁给这些村民身上不就行了,他们人多,苦一苦,就多收两千四百亩的税吧!
多出来的这些?我跟县官老爷五五一分,岂不美哉。
这种方式虽然说是有弊端,但已经是封建社会下的最优选择了,因为古代交通不便,有的县城离村子还有好几天的山路,官吏去收税,收完了运出来,在统一运到国库,估计十石粮食,能剩下三石,就已经算是很厉害了。
你说古今这么多的贤明君主,他们能不知道这些乡绅在谎报?
肯定会有人知道,知道了却没有过多的干预,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皇权不是不能下乡,而是下乡的成本太高了,得不偿失了。
这些乡绅吃点儿就吃点儿吧,总不能让人白干活不是。
所以,在朱标的视角来看,加强基层的控制,让皇权下乡这件事儿,可比什么摊丁入亩难的多多了,这事儿在封建帝王手里干,就和自掘坟墓差不多,属于是这皇帝不想干了的操作。
摊丁入亩之下,这些乡绅依然有操作空间,就比如后世‘万国来chao’的大清,在摊丁入亩之后,通过隐瞒土地、加码征收、转嫁税赋等老手段,还是能变成乡绅少缴税,甚至不缴税。
加上清廷的统治者过于无能,就连中规中矩的皇帝都成为明君了,昏君都被夸成了圣君了。到了中后期之后,成为了‘富者田连阡陌而税轻,贫者无立锥之地而税重’的现象。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