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光河漫流(2 / 2)

竟在声音的共振下,晕开了一层淡淡的暖黄色,像把小镇的阳光揉进了极地的寒夜。

屏幕前的观众炸开了锅,评论区的留言刷新度快得几乎连成一片:

“我在东京,看着极光变黄的瞬间,眼泪突然就掉下来了。”

“女儿问我,是不是星星听到歌,开心得换了新衣服?”

“原来声音真的能跨越这么远的距离啊。”

年轻助手站在另一座城市的直播现场,身后的大屏幕上同时播放着极地的极光和小镇的孩子们。

他看着弹幕里不断跳动的“加油”

“好温暖”

,忽然感觉到口袋里的玉佩又开始热,这一次,热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持久,像是有团小小的火焰,在玉的内部轻轻燃烧。

音乐会结束后,莉娜给孩子们寄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张刻录着极光与歌声共振数据的光盘,还有一块小小的、打磨过的冰晶石,透过它看阳光,会折射出和那晚极光一样的暖黄色光斑。

孩子们把冰晶石放在孤儿院的窗台上,每天早上都会围过来看,说“这是北极的星星送我们的礼物”

光河网络的影响力还在继续蔓延。

有人起了“声音漂流瓶”

活动,把自己的歌声或故事录下来,标注上坐标,让其他用户“打捞”

后接力创作;有人在平台上开设了“音乐疗愈课”

,用简单的旋律帮助心理困境中的人放松;甚至有两所跨国学校,通过光河开展了“云端合唱团”

,每周一起练习,期末时在线上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演唱会。

年轻助手的旅程也从未停下。

他去过沙漠边缘的村庄,和当地的老人学唱代代相传的民谣;去过灾后重建的小镇,用音乐帮孩子们缓解创伤;去过繁忙的港口,记录下船笛声与海浪交织的独特韵律。

每到一处,他都会把当地的声音收录进光河的“声音博物馆”

,也会把那本“孩子们的光河”

乐谱交给愿意继续传递的人。

这天,他来到一座靠海的古城,在老码头的咖啡馆里遇到了一位白苍苍的老人。

老人听说他是光河的起者,从随身的布包里拿出了一台老旧的录音机。

“这是我妻子年轻时录的歌。”

老人按下播放键,轻柔的女声伴着海浪声响起,“她走了二十年,我一直不敢听。

直到前几天在光河上听到别人唱相似的调子,才敢把它找出来。”

年轻助手帮老人把录音上传到平台,还帮他配上了一段老人讲述的故事。

没想到,第二天就有人留言说,自己的外婆年轻时也唱过这歌,而且和老人的妻子是同乡,两人年轻时曾是最好的朋友,后来因为战乱失去了联系。

当两位老人通过视频通话重逢,隔着屏幕泣不成声时,年轻助手正站在老码头的栏杆边,看着夕阳把海水染成金色。

他想起女孩信里的话,想起莉娜在极地的笑容,想起孩子们举着冰晶石的样子,忽然明白,光河从来不是他一个人创造的——它是每一个愿意分享声音、传递温暖的人,用真诚与善意共同浇筑的河流。

口袋里的玉佩轻轻贴着掌心,温度柔和而坚定。

远处的海面上,归航的渔船亮起了灯,像一颗颗移动的星星,顺着海流的方向缓缓前行。

年轻助手掏出手机,给女孩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