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七章(3 / 4)

“你在客栈等着,我一个人去就够了。”沈隽意整理了一下衣襟,语气沉稳,“记住,若有人来打听我们的来历,就说是过路的商人,做点绸缎生意。”

“明白。”楚元化点头应道,知道沈隽意自有安排。

县衙坐落在县城的中心位置,占地颇广,红墙绿瓦在晨光中透着威严。

门前立着一对石狮,双目圆睁,獠牙外露,气势汹汹地盯着来往行人,透着一股官衙的肃穆。

门口站着几个衙役,个个腰挂佩刀,挺胸凸肚,目光警惕地打量着过往的人,脸上带着几分倨傲。

沈隽意走到门前,对其中一个衙役说道:“劳烦通报一声,京都来人,有要事求见县令大人。”

那衙役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身材魁梧,脸上有道斜斜的刀疤,从眼角一直延伸到下颌,看着便不是善茬。

他上下打量了沈隽意一番,见他穿着虽朴素,却自有一股沉静的气度,不敢怠慢,连忙拱手道:“稍等,小的这就去通报。”

不一会儿,一个师爷模样的中年人匆匆走了出来,脸上堆着殷勤的笑。

这人四十来岁,身材瘦削,留着山羊胡,穿着一身青色长袍,手中摇着一把折扇,走起路来轻手轻脚,一副典型的文人模样,只是那双眼睛滴溜溜转着,透着几分精明。

“这位大人,下官是县衙的刀笔吏胡文才,”师爷拱手作揖,脸上堆着小心翼翼的笑,“县令大人正在内堂处理公务,不知大人有何要事?若是寻常事,下官或可代为转达。”

沈隽意从怀中取出一块腰牌,在他眼前轻轻一晃,淡淡道:“京都六部差遣,有公务在身,烦请胡师爷代为通报。”

胡文才看清腰牌上“六部”二字的烫金纹路,脸色“唰”地一下变得惨白,冷汗瞬间浸透了后背的衣襟。

那可是只有朝廷亲派的大员才能佩戴的信物,寻常官吏见了,需行跪拜之礼。

他慌忙撩起衣袍跪地,连声道:“大人恕罪!下官有眼不识泰山,这就去禀报县令大人!”

说完,他手脚并用地爬起来,几乎是踉跄着冲进衙门,嘴里还不住地念叨:“坏了坏了,京都来的大官……可千万别是为那事来的……”

不出一刻钟,县令王文渊便亲自迎了出来,脸上满是惶恐,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

他四十多岁年纪,身材微胖,留着两撇八字胡,身上的绛红色官袍浆洗得笔挺,却被他慌乱的动作扯得有些歪斜。

“下官王文渊,参见大人!”王文渊深深一揖,腰弯得几乎要贴到地面,“不知大人莅临本县,下官有失远迎,罪该万死!”

沈隽意打量着他,这县令瞧着倒像是个本分的读书人,只是眼神里藏着几分胆怯和世故,显然是在官场里磨得久了,学会了趋利避害。

“王县令客气了。”沈隽意语气平和,“本官只是路过此地,顺便了解些地方情况。不如找个安静的地方,细细谈谈?”

“是是是!大人里面请!”王文渊连忙侧身引路,腰杆始终弯着,“下官已经吩咐人备了新茶,咱们到后堂说话,清静。”

县衙后堂是县令的私人会客室,布置得颇为雅致。

墙上挂着几幅字画,一幅郑板桥的墨竹,竹叶劲挺,透着几分风骨。

另一幅是王羲之《兰亭序》的临摹本,笔锋流畅,看得出临摹者下过苦功。

书案上摆着文房四宝,砚台里的墨汁还泛着光泽,显然王文渊刚才确实在处理公务。

案头的紫砂茶壶正冒着袅袅热气,一股醇厚的茶香漫开来,沁人心脾。

两人分宾主坐定,王文渊亲自为沈隽意斟茶,手指微微发颤,滚烫的茶水溅出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