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二章(2 / 4)

“镇国公府世代忠良,为国垫付巨饷,朕却听信谗言,将其视为贪腐之辈!”

王承恩见状连忙上前,捧着金丝楠木茶盏劝慰:“陛下息怒,龙体为重。”

皇上挥手让他退下,转而看向沈隽意,目光锐利如鹰:“这些证据从何而来?”

“是镇国公府护卫赵铁山冒死送来的。”沈隽意如实回禀,“据他所言,这些文书皆为老夫人临终前藏于祠堂暗格的遗物。”

皇上重坐回龙椅,指节轻叩着龙案上的蟠龙浮雕,“既然镇国公府是清白的,那此前的贪腐指控从何而来?总不会是空穴来风吧?”

这正是沈隽意等待的时机。

他深深一揖,将调查脉络娓娓道来。

从赵怀德呈送的残缺账册,到钱维新率京营兵丁的半路拦截,再到秋景明兄弟在户部与东海都司的异常举动,每一个细节都辅以物证说明。

说到关键处,他刻意压低嗓音,“臣查得,镇国公府曾拒绝秋侍郎‘以军权抵借银’的暗示,此后不久,贪腐弹劾便骤然兴起。”

皇上听到这里,眼中精光一闪:“你是说……有人为谋夺兵权,刻意构陷?”

“臣不敢妄断,但所有线索皆指向此可能。”沈隽意措辞谨慎,却字字清晰,“恳请陛下圣裁。”

殿内陷入沉寂,唯有铜鹤香炉中龙涎香燃烧的“噼啪”声。

良久,皇上终于开口,声线沉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爱卿,朕命你继续彻查此案。无论牵涉到谁,哪怕是皇亲国戚,也要查个水落石出!”

“臣遵旨!”

“另外,”皇上补充道,“即刻为镇国公府平反。朕要亲拟诏书,恢复谢家所有封爵与荣宠,追谥老国公为‘忠烈一品国公’。”

沈隽意心中一振,面上却依旧恭谨:“陛下圣明,老镇国公泉下有知,定当感恩涕零。”

恰在此时,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身披玄甲的军报使者跪在殿门外,高举着插着羽毛的黄绢军报:“启奏陛下,东边八百里加急!”

皇上示意传见。

军报使者膝行至前,将军报高举过顶。

王承恩接过呈递上前,皇上撕开火漆封缄,目光扫过军报的瞬间,脸色骤变:“蒙古大军十万压境,直逼雁门关!”

他霍然起身,龙袍下摆扫过案几,“秋景辉奏请立即增兵五万,调拨军饷五十万两!”

这消息如惊雷炸响,殿内空气瞬间凝固。

沈隽意望着皇上手中的军报,心中暗忖。

镇国公府刚得平反,东海便突发重兵压境,这时机太过巧合。

“陛下,”他上前一步,语气审慎,“臣以为此事颇有蹊跷。”

“蹊跷?”皇上转头看他,眸色沉冷,“边关军情如火,岂容揣测?”

“臣并非怀疑军情真伪,而是疑虑其时机。”沈隽意斗胆进言,“陛下试想,为何我等刚开始彻查镇国公府旧案,东边便骤发如此大变?其中或有深意。”

皇上若有所思,然军情紧急,容不得片刻耽搁:“无论如何,边防为重。传旨,着兵部尚书即刻入宫,商议增兵事宜。”

“臣还有一事启奏!”沈隽意突然开口。

“讲。”

“臣请求亲赴东海。”他语气坚定,目光直视御座,“一来核实军情虚实,二来追查秋氏兄弟与镇国公府旧案的关联。臣总觉,此次东海之变,与谢家蒙冤之事必有勾连。”

皇上沉吟片刻,目光落在他清瘦的身形上:“东海苦寒,且有战事,你一个文臣去做什么?”

“臣虽为文官,却愿为皇上分忧。”沈隽意叩首在地,声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