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3 / 4)

待,字里行间既展才学又示谦逊。

次日清晨,翰林院传来震惊消息——沈隽意府中昨夜遭刺客闯入,虽未得逞,但刺客身法诡异,竟能避开沉府重重护卫。

值房外,同僚们议论纷纷:“定是边境奏折惹的祸!”

“沈编修这是动了某些人的利益啊!”

凌降曜挤进人群,见沈隽意正与掌院学士密谈,面色镇定如常。

待掌院离去,他才上前关切:“表弟,昨夜之事……”

“无妨,不过是宵小之徒虚张声势。”沈隽意淡笑,“已着人报了顺天府,不劳挂念。你且准备河南之行,莫因小事分神。”

见他如此从容,凌降曜心中暗叹其定力,却也难免疑虑——刺客之事是否真如他所言无关紧要?

正思索间,书吏送来李尚书的加急信。

河南之行提前至下周,望他即刻准备。信中还提到,李婉仪将随队考察,以便积累治河素材。

这个消息让凌降曜既惊喜又不安——惊喜于能与李婉仪同行,不安则源于行程突然变动的蹊跷。莫非与沈隽意遇刺一事有关?

傍晚,凌降曜到沈隽意值房请辞。

屋内烛火摇曳,沈隽意正伏案疾书,显然在赶制边境奏折。

“李尚书提前启程,想必有其考量。”沈隽意听罢,即刻应允,“你只管安心去,记得按此前标记采集样本。”

凌降曜犹豫再三,还是问出心中疑虑:“表弟,昨夜刺客……是否与边境奏折有关?”

沈隽意笔下一顿,抬眸时眼底闪过锋芒:“世人皆道眼见为实,却不知耳听未必虚,眼见未必实。真相如何,日后自会明了。”

这模棱两可的回答让凌降曜愈发困惑。

沈隽意却已低头继续书写,淡淡道:“莫要多想,专心筹备行程。有李尚书父女照应,此行定能顺遂。”

回到府中,平阳公夫人神色焦急:“你可听说沈隽意遇刺之事?”

“儿已去过翰林院,沉表弟无碍。”凌降曜道。

“此事绝不简单!”夫人压低声音,“我刚得知,有人在查沈隽意的身世旧账,意图借此扳倒谢家。如今朝堂波谲云诡,你必须与他保持距离,尤其在河南期间,切勿与他有书信往来。”

凌降曜怔住——沈隽意的身世早已由谢家背书,如今被翻出旧账,显然是政敌在借题发挥。

“母亲是要我……弃沉表弟于不顾?”他迟疑道。

“非是弃他不顾,而是保全自身!”夫人握住他的手,“你肩负着平阳公府的未来,切勿因一时义气误了大局。何况李小姐随队出行,正是你拉近关系的良机,切不可因其他事分心。”

凌降曜望着母亲忧虑的面容,最终颔首应下。

深夜,他在灯下整理考察用具。

羊皮地图、测绘罗盘、密封陶罐……指尖抚过沈隽意标记的重点河段舆图几处决堤点,心中忽然泛起复杂滋味。

窗外,乌云遮住明月,夜色深沉如墨。

凌降曜吹灭烛火,任由黑暗将自己笼罩——河南之行在即,他既期待与李婉仪的相处,又担忧沈隽意的处境,更隐隐觉得,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朝堂深处酝酿。

凌降曜望着外面的皓月,心中充满了不安与期待。

次日凌晨,晨光熹微,府中已是一片忙碌。

凌降曜早早起身,亲自检查行囊,确保每一件物品都备置妥当。

书房内,他借着烛光反复研读《河源图考》中关于河南段的记载,目光停留在沈隽意用朱砂圈出的铜瓦厢、詹店等决堤高发地。

这些区域地势险峻、水流诡谲,若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