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此,朱高煦也很好奇朱棣会说出什么政策。
“俺和伱说……”朱棣眼见朱高煦感兴趣,立马就开始吐露他的腹稿。
简单来说,洪武年间马政从朱元璋在定都金陵之初,就已经开始,不过当时的马政范围只能存在于应天等六府二州,并且主要是让百姓牧马。
不过这六府二州皆为长江下游的农耕区,牧地狭窄,又无专业牧民,仅以农民兼营,其数量远不足以供军事之需甚明。
随着战事北移,直面装备精良的蒙元骑兵,朱元璋对战马的渴求更加迫切。
洪武四年,朱元璋设立了专职的机构以加强对马匹的蓄养。
岭北之战后,意识到军马不足的朱元璋采取一系列措施加紧筹措马匹。
首先是设太仆寺于滁州,统于兵部,后又增设了五个牧监,下辖九十八群。
同时,朱元璋又定下养马之法,令百姓共养马匹,并规定了养马的数量与孳息数。
到洪武二十八年,他又下旨令“江南十一户,江北五户共养马一匹。”
不过这样的民间养马政策不仅拖累了百姓,而且困扰了朝廷。
洪武三十年,朱元璋开始扩充马政范围,分别于辽东、北平、山西、陕西、甘肃设立了行太仆寺。
太仆寺本身只管官牧,但是京城太仆寺可以在管理官牧之外,统管民牧。
说到底,各太仆寺和行太仆寺官牧主要为各卫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