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西巡路上(3 / 21)

归义非唐 北城二千 10074 字 2天前

    “眼下各种作物已经扩种数十到三百余亩不等,且已经留种运往了云南、黔中等处种植。”

    从东巡海军从洪武十二年正月返回以来,如今已经过去了两年多时间。

    他们带回的许多作物都在岭南道生根发芽,继而表现出了自己的优点和产量。

    红薯产量在八百到一千斤左右浮动,土豆则是在二百到三百斤左右浮动,玉米产量最低,产量在一百三十到一百五十几斤不等,而花生则是稳定亩产在一百五十到二百斤之间。

    在没有化肥,只有农家肥的这个年代,能达到这样的亩产已经不错了,毕竟刘继隆看重的是它们能在贫瘠、干旱的沙土地和山地上种植,没有水稻小麦那么娇贵。

    “以如今的速度来看,若是朝廷大力推广,五年后这些作物起码能覆盖云南、黔中、岭南三道,再逐步不断向北扩散。”

    刘继隆这话不是无故放失,而是有确切把握的。

    毕竟这云南、黔中、岭南这三道的折冲府屯兵较多,只要朝廷下令,这些屯兵便只能埋头苦干。

    在新作物和屯兵折冲府的配合下,新作物北上只是时间问题。

    等待三道种植的差不多了,这些作物也就可以在大宁、辽东播种。

    棉花搭配这些新作物,结合眼下北方气温还算不错的情况,肯定能开创个不错的局面。

    哪怕未来二百多年的气温都在持续走低,但有了这些作物,汉人完全可以牢牢控制辽河以南的大宁、辽东流域,就更别提已经迁徙数十万人的安西、北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