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驾……”
二月中旬,随着刘继隆出巡的队伍从东畿穿过潼关,来到阔别已久的京畿道后,关西百姓的民生开始如画卷般展开,供刘继隆了解。
自潼关向西,官道两侧都是已经开垦好的耕地,以及春耕结束后除草的百姓。
他们大多穿着陈旧的粗布麻衣,但形制完好,看得出这是专门用于干活的衣物,也能看出他们的日子过得不错。
若是日子过得极为贫苦,那自然是不舍得穿着衣物干活,而是会选择赤膊上身。
昔年兵灾过后的洛阳百姓便是如此,贫苦时赤膊干活,除非天寒地冻,不然绝不舍得穿上衣服,生怕将衣服磨破。
如今能穿着衣服干活,每个人看上去都较为敦实,这便已经能够说明他们的生活如何了。
“两畿之地毕竟水利众多,只要朝廷政令通达,百姓便能将自己养的很好。”
官道上,刘继隆乘骑骏马与左右的斛斯光、赵英、安破胡、曹茂等人交流。
四人尽皆颔首,毕竟他们都是经过吐蕃奴役或兵灾逃荒的人,自然知道百姓日子不行的原因。
地方世家豪强之中的胥吏征收各种各捐杂税,其中大半征来赋税进了他们的腰包,剩下的则是在县、州、道的层层剥削下运抵两畿。
胥吏收了一贯的赋税,大唐能拿到的不过两三成,最后还得将钱粮都拿去供给京西北八镇和河北三镇、中原诸镇。
余下的钱粮又发百官俸禄,自然没有钱粮去修葺疏通各处水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