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因地制宜(1 / 12)

归义非唐 北城二千 5782 字 1天前

    “不要着急,好好排队!”

    “后面的不要挤!”

    “姓名?”

    七月中旬,山丹城外,人群熙攘,两千多名身披破旧皮袄的百姓在正午阳光下显得格外凄凉。

    他们的头发蓬乱,脸上的皱纹深邃如峡谷,手脚满是伤痕。

    饶是如此,他们的眼中依旧闪烁着代表希望的光芒。

    热闹的景象吸引来了山丹城内的孩童,他们在远处打量这群人,嬉戏玩闹中偶尔传来稚嫩的笑声。

    那笑声吸引了不少人,同龄的汉奴望着他们,略显拘束。

    年长的汉奴望着他们,仿佛看到了未来。

    西北风吹,吹来的是草木的香气,是生机勃勃的未来。

    崔恕站在城门口,眉头紧锁的为所有牧奴登籍造册,发放新衣。

    由于被解救的汉奴们太过激动,以至于现场的秩序有些混乱。

    汉奴们的热情高涨,他们推搡着,争先恐后地想要提前完成登记,仿佛那样就能提前一步脱离苦难。

    崔恕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忍,但职责所在,他只能冷酷地指挥着兵卒,维持着最后的秩序。

    城外的景象,就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悲欢离合,生老病死,在这一刻交织在一起,每个人都在为了生存而挣扎,而城楼上的刘继隆却默默见证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