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工厂的工钱只有每日八文,但他们还是争先抢后的涌入。
大量的便宜人工,导致了各种物资价格骤降。
在大明,一文钱最多能买到三块青砖,或者十片灰瓦。
然而在麓川,一文钱能买到十块青砖,或者三十片灰瓦。
至于木料就更便宜了,经过炮制的木料,大多在十文钱一方,盖个屋子也顶多用十几方木料罢了。
麓川之民的手艺不行,但有眼光的汉人工匠会把自己的土地租给别人种,自己带着十几个麓川男丁充当乡里的工队,各处为人修建房屋。
精巧的活计,工匠自己上,而砌砖、搅拌三合土、搭建主体和一些只用蛮力的事情,则是麓川男丁上。
如此一来,乡间的房屋价格也能降下来。
不过,仅仅人工和材料便宜没用,最主要的还得是百姓有钱。
麓川虽然没有蠲免政策,但架不住百姓手里的田多。
移民过来的汉人,哪怕是一个老光棍也能按照政策分到二十亩田地,二十亩田地,以麓川的粮价和亩产,每年可以为移民带来七八两银子的收益。
单个人或许还需要辛苦两年,但如果是夫妻、乃至全家迁移的那种家庭,他们来到麓川第一年的收入就能盖起一座三进三出的院子,并且还能剩下不少银子。
“今年看样子是收不完了,得雇几个麓川帮工才行。”
“雇一个一天多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