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辽东没有足够的地方财政养活军队,就只能靠其他地方转移支付,而这个目标就放到了皇帝的内帑,也就是内承运库上。
自从努尔哈赤起兵后,明朝在辽东镇投入的银两,等于其他八镇加京营的总和。
这四百万两的缺口,只有靠皇帝的内帑填补。
明朝皇帝的内帑,每年收入是六百万两,占据明朝财政的30%。
不过内库大多数时候都需要补贴朝廷,例如朱由检老爹朱常洛刚上台就从内帑拨两百万两填补九边军饷。
可这样操作后,却需要户部和兵部再拿出一笔钱去买粮食,只因为明末的低温期,北方粮食产能不足。
同一时间,辽东一石粮食一两,南方江浙一带或许才四五百文,湖广只有三百多文。
那漕粮走漕运,还要被官员小吏拦吃卡拿,三百多文的粮食运到北方,价格飙涨。
熊廷弼麾下的辽东镇,每年所用420万两,有近三分之一都是花在了粮食上。
解决的办法也有,那就是直接从湖广买粮,沿长江走海运直接抵达辽东。
但没有人会这么做,也没有人敢这么做。
表面上,言官们说的是漕运两岸百万民夫需要漕运讨生活。
实际上、这里面可以贪污的银子,是每年数以百万计了。
崇祯时期就有一个沈廷扬主张走海运,前期也为北方省下了几十万两,不过那是崇祯已经把官员杀怕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