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金融危机根源(2 / 4)

的噼啪声密集如雨点,他们的眉头越皱越紧,不时低声交换着惊疑的眼神。

而来自四海商号的几位老账房,则伏案疾书,将各地分号传回的物价、银钱比价、大宗交易异常变动等数据,分门别类,绘制成一张张清晰的图表。

张猛派出的精悍禁军,身着便服,悄然散布于汴梁各大码头、货栈、金银铺、交引铺(交易所)之间,如同敏锐的猎犬,捕捉着一切可疑的动向和流言蜚语。

数日后,初步结果汇总到陈太初案头,触目惊心!

一份由户部钱波司主事亲手呈上的密报,墨迹犹新:

“禀王爷,自去岁秦相掌户部以来,因海外铜料输入锐减,铸钱监新铸铜钱数量大跌,且……且新钱含铜量竟暗中降低了近两成!

更有甚者,为弥补国库空虚,去岁末至今年初,朝廷竟‘盐引’、‘茶引’等各类票据,折算下来,相当于凭空增纸币逾八百万贯!

致使钱轻物重,宝钞信用几近崩塌!

此乃……摧毁价值尺度之根!”

陈太初面无表情,指尖轻轻敲击桌面。

劣币与滥,这是最直接、最愚蠢的掠夺方式。

第二份报告来自四海商号的资深账房,语气带着市井的直白:

“东家,查清楚了!

去年朝廷为筹军饷,以大理国未来五年铜矿产出为抵押,行了二百万贯的‘滇铜债’,约定今年夏税后兑付本息。

可如今到期已逾半月,户部竟以‘库银不足’为由,拒绝兑付!

消息传出,持有债券的各大商号、钱庄瞬间炸锅,纷纷抛售手中票据,挤兑成风,无人再信朝廷承诺!

这简直是……自毁信用基石啊!”

陈太初闭上眼,深吸一口气。

债务违约,无异于杀鸡取卵,将国家信誉践踏殆尽。

第三份情报由张猛的暗线拼凑而来,充满肃杀之气:

“王爷,秦桧当政时,其党羽掌控皇城司探事司,专盯家底丰厚的商户。

动辄以‘通敌’、‘走私’、‘偷漏税’之名,上门查抄,罚没家产,中饱私囊。

巨贾如城西李家、河东张氏,皆因此倾家荡产!

如今稍有家资者,无不战战兢兢,或将钱财深埋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