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百年来,郑国能够在实力远远逊色于蜀国的情况下,依旧存在于太始大陆上,除了自身地理位置不错,周边除了大海,仅仅只与蜀国接壤,敌对国家只有一个之外,就是靠着秦国的帮助还有草原骑兵的“支援”
。
若是没有秦国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以蜀国的军事力量,早就已经将郑国压得喘不过气来,甚至将其国家彻底覆灭。
如今局势生了极大的变化,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被叶白带兵击败,短时间内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已经不再成为威胁,就算有更为强大的游牧民族想要报复,那也肯定是先冲着叶白和西北三郡去,与蜀国没有太大的关联,这就让蜀国少了一面压力。
秦国内乱,叶白撤军,不管是不是要掺和到秦国的内斗之中,至少来自南面的威胁却是降到了冰点,蜀国的周边环境瞬间就得到了极大的改变。
尽管被叶白占据了两郡之地,让蜀国元气大伤,可蜀国君臣却是看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那就是可以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出兵郑国。
如果可以将郑国彻底覆灭,或者占据两三个郡的地盘,不但能够弥补蜀国丢失两郡之地的损失,更是可以安稳后路,从今以后郑国将不再对他们形成威胁,可以集中大部分的军事力量应付叶白的龙武卫。
甚至蜀国君臣们想得很好,如果叶白带着主力大军参与到秦国的内乱之中,留守兵力不足,等到他们解决了郑国,缓过气来,完全能够调集主力南下,重新收复康宁郡、西兴郡。
驻扎在边境地区的30余万蜀国卫军,已经是蜀国当下大半的主力部队了,蜀国皇室可是相当重视,若是换成以往,传旨太监根本就不需要与领兵将领们解释太多,宣读完圣旨也就离开了,不管领军将领们是否能够理解朝廷的意图,都必须要奉旨行事。
可是现在呢,传旨太监竟然还留在了军营中,将朝堂决议还有形势的变化详细解释了一番,就怕领军将领们无法理解朝廷的意图,一心想着收复失地,从而耽误了进攻郑国的最好机会。
别说,这样一番解释之后,蜀军将领们再也没有了疑问,虽然有些人觉得就这样撤军,将康宁郡、西兴郡拱手相让,对蜀国而言,是严重的打击,但与覆灭郑国相比,好像也不是不能接受。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