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是药三分毒,这是对普通药来说的。
药性温和,见效慢。
遇到重病就不起作用。
前人经过无数次的实践,摸索出各种的方法来治疗相应的病症。
人体有恶疾,无法排出。
这就需要动用医的手段。
一是驱,如人藏内和肌理寄生虫害,通过服用药物,达到驱除的效果。
二是除,针对有恶疮,病变的肌理,无法排出毒性,就要用到割除的方法。
三是融,针对无法除去,比如人体的要害部位,不能割除,这就是用到融的方法,以毒攻毒,消融掉毒性,以达到保护肌理的目的。
四是引,其实这是针灸的手段,用专用的孔针把毒性吸出来。
古人之法千变万化,令人匪夷所思,想不通,却又见效神。
神秘深奥不足以形容中医的成果。
所以,让你们收集一些药方,也是有理由的。
再聪明的人又能摸索出几个方子。
可是又不能死守着药方,不知变通的是庸医。
以病人的实际来判定,用药的多少。
其中的分量,拿捏不准就不能行医。
我早年行医,只背着个药箱,几套银针,几本医书。
除施针外,只写方子,从不配药。
所医的病人只限几类,其它的不治,也没本事治。
所以后来我就放弃了医学,也不让你妈行医。
想要学药方配种,可以到吴庄,跟吴老头学学,如有兴趣最好,不想动手就算了。
炼制药丸太费心劳神。
所以现在都是开个药方,病人拿回家自己熬汤药。
药师炼制药丸,从选药材,加水熬,其中的火候掌控,容不得半点差错,否则就会减小药性。
熬好后,分制成腊丸。
半天的功夫制不了几个。
再如研磨一些药粉,调制药膏,密封保存,费心劳神。
理论上说,万物都可入药。
所以调制的时候还要保护好自身,不小心沾上毒性强的药粉,会把自己弄残了。
传闻中,把自己毒死的医师,也是比比皆是啊。
不可不小心。
外公不停的讲着,叶宇陈艳两人认真的听着。
身边放着一堆的古药书籍。
全是介绍药材药性药理,以及药方的书籍。
“识图,还要识实物。
有些药材似是而非,形相似而性相反,一定要分清楚。
你们先把这些记住,明天我带你们去吴庄,求吴老给你们讲讲配药的方法,最好能看看他的实际配制才好呢。”
外公说完,留下两人在书房里,自顾地走了。
离年节没几天了,两人不想再耽误时间,年二十六,再次来到外公家。
这么多医书,一本本看完记住,换作正常人怕是三年五载的也看不完学不会。
叶宇进入到梦幻空间,神魂离体。
陈艳则在一秒一页的翻着书籍。
每翻完一本,陈艳也进入到梦幻空间,听叶宇背出,反复的记忆,直到完全背出为止。
然后两人再共同的商讨,直到完全的把一本书的内容弄个通透。
再学习下一本。
就这样的进度,几十本医书,一直到半夜时分,才算勉强学了第一遍。
“这几个古方,实在是无法推演出原因。
先这样记着吧,回头找人问问。”
“古药书不算少了,收集的药方也有很多。
学习的时候要不要全背出来呢?”
“不用,看一剂药方,要明了药方的要领,它是治什么病症的。
用了哪些药材,这些药材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