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o婚礼
来时,走的是直线近路,回去的路径是绕到东桥,经平镇,成一个大圈。
出村后,叶家孩子上了车,车队提高了度,留下一路的乐声和鞭炮声,渐渐的远离了陈庄。
陈艳坐在中间的车里。
头上盖着红盖头,还要小心着别被风吹掉了。
吴玲和孙红梅陪在后排。
“等我出嫁时,也要这样的排场。
人生大事,不能草率了。”
孙红梅说。
“那是必须的。
到时,我过去给你主持。
有我在,什么事都给你办利索了。
嘻嘻,看艳姐姐,不是,艳嫂子这么风光,我都想赶快嫁了。”
“年前不是说过,要和我们一起办的吗?”
陈艳隔着红盖头说道。
“没答应的啊。
他还没到家里提亲呢。
再说,我还没到二十岁,不够年龄。”
“我是到二十了,宇却不合法律。
嘻嘻,所以我们还没有办结婚证呢。”
“谁知道你们的年龄,办就是了。
让宇哥哥说二十八岁了,也没有人敢说半个不来。”
“对啊,要是按农村的计年来算,虚岁确实二十二了。
办过婚礼就去办结婚证。
没个证拿手里,心里不踏实,万一他反悔了怎么办?”
“宇哥哥敢反悔,不怕挨揍?”
吴玲说。
“也是。”
陈艳自信地说。
“实际上办证早晚的无所谓,再等一年就够年龄了。
到时再办。
反正婚礼与法律又不相违。”
“燕子,回到基地,还要再举办一次婚宴不?好多没机会来的,不招待一下吗?”
负责开婚车的宋曙光说。
作为乾卫,以前的称呼一直没改。
“回去再说吧,近二十万人,也不能全照顾到。
听宇怎么说。”
车队拉开距离,成一条长龙,绵延一公里。
经过一个村庄就放上几挂鞭炮,吹吹打打的。
村里也没剩下多少人了,全到现场观礼了,只剩下老弱病残的守在村里。
前面车里下来几个人,见人就递烟送糖。
过了东桥,平镇处在视野中了。
“来啦,来啦。
我就说吗,一定会从这里经过的。
拦路要糖要烟,会不会惹得燕仙子生气?”
“不会的,来讨个喜,只会高兴的。
我们又不是拦着不让走。
快点,杆子抬高点,别到跟前了才看到。”
平镇东头,国道的交叉路口,一群人等着车队的到来。
不等到路口,车队减,从车里下来一群孩子。
叶家儿郎又开始了表演。
手拿着小鼓,一边跳一边敲,整齐欢快的鼓点,透着喜庆。
几位美女从车上下来,托着托盘,放着烟糖,主动的招呼沿途的观众。
“赶快的把杆子拿走。
这群孩子可厉害啊,小心揍你。”
几人偷摸着把杆子拉到一边,纷纷高声的喊着,“恭喜燕仙子大婚。”
陈艳坐在车里不动不语。
自有人招呼。
车缓慢,跟在舞动的孩子身后,拐上了国道。
新建的平镇,国道拓展成单向六车道,宽阔平整。
车子开在上面如行水一般没有丝毫的颠簸。
车子行进在中间车道,孩子们玩得兴起,在大道上蹦跳,翻起了跟头,显露自己不凡的功夫,赢来阵阵的叫好声。
镇上人群如潮,围在国道两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