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俗称河南梆子。
六七十年代在中原一带盛行一时。
农村没有什么娱乐,各个乡组织了梆子剧团,在农村巡回表演,深受农民的欢迎,大人小孩都能唱上一段。
随着改革开放,开不起工资,演员也下海经商,逐渐的被喇叭班子取代。
剧团也存在,只有县级的。
日渐没落。
现在也没人去关心这种传统的东西,有了录音机,有了电视,丰富多彩的节目更能吸引人。
年轻人几乎不听这种传统的曲艺。
初五,孙红梅就过来了。
带来了一套豫剧班子。
两辆大车,人员三十几名,家伙什一应俱全。
大车拉开车架,便是一个完整的舞台。
“洛城省级的剧团。
节目有什么要求吗?”
孙红梅带着剧团的几位主要领导来见叶宇,介绍一番,最后问道。
“各位大师远道而来,辛苦辛苦。
专门给你们安排了住处,就在杏林院后面的住宅楼。
吃住一体。
有什么要求,直接和红梅讲。”
叶宇客气地迎接,态度恭敬。
这些艺人走南闯北,精通人情世故。
待得好了就给好好唱,惹烦了唱戏骂你。
“听说叶帅结婚,适逢喜事,能来为叶帅服务万分荣幸。
说起来,同为中原,同乡同源。
弘扬中原文化是我辈的责任。
哈哈,借这个机会,宣扬我剧团的名声,是多么难得的机会。
所以就不收戏台的钱了,权当给叶帅贺喜了。”
郑团长乐呵呵的说。
“谢谢,谢谢。
自古戏文不白听,各位远来,更要双倍奉上。
听孙红梅说一场戏五百块,我出一千。
另有赠送。”
叶宇说。
“初九,就当迎宾乐队。”
孙红梅补充道,“我还组织了一支三十二人组成的歌舞队呢。
全是同学组成。
我在网站上一说,纷纷响应,挑来挑去,选了三十二人。
全是俊男靓女。
我在网上给你们的图文,也没见你意见。”
“同意的啊。
有你大才女的设计,只有满意,没有意见。”
“这就好。
服装做好了,一会穿上试试合身不。
等后天同学们都来了,还要演习一番。”
“这个事情你和吴玲商议吧,她是司仪。”
“好的,你们俩个专心的当新人,别累着了,晚上怎么洞房。”
“小丫头懂得挺多。
管你的事吧,让我满意了,有赏。”
叶宇笑道。
先带着戏班子到住处,安置好,管好饭菜。
下午,戏台打开,叮叮咚咚的锣鼓喇叭声响起,声传十几里。
平镇人早就听说叶子燕子结婚的事情,也听说要唱大戏的事情。
听到动静,相携而来。
叶庄的广场上,彩旗飘扬,彩条花带当空飞舞,充满着喜庆的气氛。
天色近晚,广场上,道路上,灯光亮起,映如白昼。
人群越聚越多,挤满了广场。
乐声暂停,叶天栋上台,表达了对乡邻的欢迎。
“适逢我叶家的喜事,请来了洛城的豫剧团,为大家献上三天的戏曲,请老少乡邻欣赏。
渴了,后面棚下有茶水,撒尿的,去村北的厕所。
大家听戏吧。”
叶子结婚,不仅是叶家的喜事,整个平镇,人们同感喜悦,都要献上一份祝福。
没有机会参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