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两人早起,告别爸妈,离开了家。
再次来到陈庄。
陈妈早就准备好了早饭,只等着两人回来。
出资建桥的事情,经过这两天的传播,几乎全部都知道了。
纷纷感激陈艳作出的贡献,也称赞叶宇的慷慨大方。
听说两人一早会回来,早早的起来聚在路边,等待着两人的到来,说不上话,看看也好啊。
出去才两个月,外面的钱这么的好挣吗?
车子进了村,看着路两旁不断出现的乡亲,陈艳欢喜的喊着,“伯伯,叔叔,二爷爷,三婶,----”
有时记不清喊啥了,反正人多,招招手过去得了。
“好孩子,快回家吧。”
“中秋也知道回来看家人。”
“陈家的孩子就是优秀。”
叶宇缓缓的开着,时不时的转头,笑着应对外面的人群的目光。
到了家门口,几家邻居围在门前。
都是想要看看。
“都别围着了,孩子吃过饭还要回去呢。
别耽误孩子的事。”
进了院,见到爸妈。
“饭做好了,吃饱了尽早出。
两千里路呢。”
妈说着,端来饭菜。
“十五也没来陪爸妈过。
生我的气不?”
“傻孩子,不是在家过两天的吗。
不在于十五晚上,前后五天都算的。
给你炸了一包小鱼,回到家存在冰箱里,能吃好长时间。
还煮了几个鸡蛋,路上吃。”
看着两个孩子吃饭,妈满是高兴,又有着离别的不舍。
十几分钟吃罢饭。
叶宇抱出两个箱子,昨天买的干货,叶妈分出了一半给陈妈送来。
陈艳到房间收拾几样东西带上,拿着花冠看了看,又放下,还是放在家里吧,出嫁的那天再戴。
再次告别爸妈,车子开出了村庄。
“对我们来说,很小的事,乡亲却很感激。”
“以后想法给家乡人做点好事。
修桥铺路是好事,可也不能很快的增加收入。”
陈艳说。
“除了外出打工,还可以做家庭手工之类的活。
南方人不是每家都在做吗?”
“南方商业达,有专门的人收购,摆在旅游点卖。
我们家乡没这商业链。
展总要有个过程。”
学习了经济管理,陈艳懂得商业运营的一系列方式方法。
“只有农产品,其它的几乎没有。
想要展,先学技术。”
“学技术----”
陈艳念叨着,把这事放在心底,不是一时能办到的事情。
“面朝黄土背朝天,年年如此,辈辈如此,想让他们离开土地是不情愿的。
种经济作物,也不是长远之计。
这是国家的政策问题。
别想了。”
两个小时,来到了淮城。
没有跟爸妈说,叶宇自作主张。
毕竟是血亲爷爷奶奶,怎么能不来看看呢。
在城里商店里买了几样礼品,来到二叔家。
九点多,又是周末。
二叔没有上班,看到有车子停在门外,连忙起身来迎。
“小宇,艳儿。
你们这里从老家来的吗?中秋回家过节啦,真是孝顺的孩子。
来就行,买啥东西,乱花钱。”
二叔高兴的接过,“快进家里来。
爸,妈,看谁来啦。”
二婶正在做家务,放下手里的活,迎了出来。
“小宇,艳儿来啦,你爷爷几天前还念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