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转山,云雾漫天。
这一天,一位仙君到来,周身祥云环绕,鸿蒙珠在头顶沉浮。
长袍束带,头顶冲天冠,面色沉稳,不怒自威。
鸿钧漫步走出传送阵,心平气和,看着周围云雾,好一处仙界妙境。
百转山,仙界禁地。
禁的是外围的隔离层,万古没有人进入其中。
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来到这里,成就帝境。
这种感慨不过一瞬间,鸿钧来到一处云雾团内,一块十米方圆的先天至宝石悬浮在云雾中。
盘膝坐在宝石上,闭目内视,归心。
心境,是对自己修炼经历的归理。
象宗明聿,本来他不是修行的心经,却沉迷在心境中不可自拔,遂转为探讨心境,追求心境的进阶,达到帝尊境。
心境最难琢磨,世间万物,纷繁复杂,谁能理顺悟透?
大道三千,小道十二万九千六百。
这只是形容其多,并没有确定之数。
也许宇宙星数就是小道极限吧?
身融于自然,心路即修行之路,心有多宽,大道就有多宽,天地就有多大。
但天地宇宙自然无限,修行之路不过其中一条,也许渺无踪迹,不值一提。
怎么能和宇宙自然相提并论呢?认识自然,探究至理,不过是适应而已。
顺应了自然,理解了天地至理,就可以通达至境,得到天地认可,成就帝境。
所以,关键在于自己的内心,找准自己的定位,认清自己,渺小如草芥,宏大如星辰,这就是天地生灵。
生而为人,智慧灵性,优于万物。
从而走得更快,行得更远,成就更高。
但万物都会生出灵性,都有希望得到成就,只不过渺茫而已。
但人类仍脱不了自然,离不开天地,跳不出宇宙束缚。
从出生,为生存,为进步,为展,走上修行之路,追求长生,脱离星域的束缚,成就仙人。
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
艰难,困惑,痛苦,迷恋,痛恨,嫉妒,兴奋,快乐,欲望,喜爱,厌恶,冷静,激动,焦虑,轻松,悲伤,快活,------,万般思绪,归于对过往的怀念。
心中所想,萦怀难忘。
经历的风光,身边的亲朋至交,陌生路人,一个个,历历在目。
难道都要想清楚吗?都是记得住,都要明白透彻吗?
追求,成功在于不舍。
前行不辍,达到远方,在于放下。
累赘,纠缠,负担,承受得起,方为人,懂得取舍,方能走得远。
想明白所有的事情所有的道理是不可能做到的,但理清其中的至理,掌握大道,一通百通。
如果陷入无理的纠缠中,永远别想走出来。
如家庭亲情,无理可讲,那就是一种心境,有爱,不用讲理,或者说不是讲理的地方。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鸿钧从石上站起来,走出来,看看外面朦胧的虚空。
片片云雾,似乎不动,又似乎在不停的变幻形状。
身周的彩云稀薄了许多,变幻的虚影几不可见。
鸿钧没有理会这些,挥手间在身前布置一道术法,虚无的空间中,凭空出现了一片有形的物质,翻卷着,成为一道屏障。
“原来如此,心想事成。
心中所想,万物为用。
这就是帝境。
帝虚境。
脱离自然,融入自然。
我只不过才走出第一步。”
鸿钧无忧无喜,心念一动,环绕着祥云收敛于体内,虚影消失。
再看鸿钧,不再有不怒而威的外相,返璞归真,如一位平凡的老人一样,任谁也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