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叔向评比干难成(2 / 3)

“子干欲登上楚王之位有五大难点:一是自身身份显贵却无贤人相助;二是即使有贤人相助也无内应为援;三是哪怕有内应为援却无高深谋略;四是有谋略无民众支持;五是虽有民众支持但自身德行欠缺。”

“子干在晋国足足十三年了,无论是他从楚国带来的人,还是在晋国跟从他的人,从未听说谁是有点贤气的,所以说子干没有贤人相助。”

“子干因罪而逃亡,其族被灭,其亲背叛,可以说子干在楚国完全没有内应。

既无贤人又无内应,子干却选择去楚国追求王位,可以说子干此人没有谋略。”

“子干离开楚国那么多年,可以说在楚国已经没有民众支持。

流亡在外而国内的人们无人怀念他,说明子干此人德行不足。

此五大难题,子干都不能解决,怎么又有可能成功呢?”

韩起问:“那太傅认为,谁能得到楚国呢?”

羊舌肸道:“若无意的,肯定是熊弃疾。

熊弃疾兼任陈、蔡两县县公,统率三千乘战车的部队,方城以外尽属熊弃疾。”

“且,熊弃疾在治理其地时,无邪恶之事生,无盗贼出没,民众基本遵守礼仪,百姓心悦诚服。”

“我还听说,想当年楚国先君康王在选择世子时,熊弃疾也是神明选中的人之一,这件事全楚国人民都是知晓的。”

“熊弃疾得到楚王之位,有五大优势:一是得到神灵的保佑;二是拥有百姓;三是具有美德;四是身份显贵;五是,手握实权。

子干想要和公子弃疾争夺王位,有去无回。”

韩起不服道:“想当年,齐桓公、晋文公也是自国外流亡后回国即的位,这与子干是一样的吧?”

羊舌肸正色道:“完全不同!

齐桓公,是卫姬之子,有鲍叔牙、宾须无、隰朋作为辅助,有莒国、卫国作为外援,有国氏、高氏作为内应。”

“再加上齐桓公从善如流,不贪财货,不纵私欲,广泛施舍,一心求善。

所以能够得到齐国。”

“先君文公,是狐季姬之子,喜欢学习,专心一志,十七岁时便有五贤相辅,赵衰、狐偃为心腹,有魏犫、贾佗、先轸等为助。”

“文公还有齐国、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