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迈向全国大舞台的第一步(1 / 7)

    “可以,请便。”拉维淡然同意道。

    得到拉维的首肯后,两家媒体的记者立刻像是得到了莫大的许可,脸上洋溢着兴奋,赶紧示意身后的摄影师。

    摄影师们立刻举起相机,找准角度,谨慎而尊敬地对着拉维“咔咔咔”地拍起照来。

    镁光灯闪烁,记录下拉维身穿洁白祭司袍、面容沉静、眼神清朗的形象。

    “拉维少爷,请问您最初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决定开始救济这些从中东遣返回来的难民的呢?”《孟买时报》的朱木拿小心而恭敬地抛出了第一个问题。

    拉维笑了笑,目光似乎投向窗外那些忙碌的难民身影,语气朴实无华:“一开始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我们夏尔马家,世代居住于此,这座神庙,世代受着镇上和周边乡邻们的香火供奉与信任。如今他们遭了难,在外面颠沛流离,甚至面临饿死的窘境,而神庙就在眼前。若此时我们只闭门不见,只顾自身,实在良心难安。毗湿奴神教导我们要守护众生,这或许就是我们守护的方式之一。”

    拉维没有吹嘘任何高大上的理念,只是用最简朴的语言道出了某种“属地责任”和基本的悲悯心。

    “说得太好了!”苏赫尼一边飞快地记录,一边在心里暗暗赞叹。

    这回答看似平淡,实则精妙无比。这恰恰是拉维与其他许多高高在上、对民生疾苦漠不关心的婆罗门祭司最根本性的区别。

    其他婆罗门为什么对难民的苦难无动于衷?甚至可能借旱灾和战乱之机,兼并土地,压榨低种姓?不就是因为他们缺乏这种将信徒的苦难放在心上的“良心”吗?

    而拉维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