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不让人喜欢的余华(2 / 7)

/p>

“铁森,红蓝铅笔我使使。”

“铁森,你文具真多啊!”

……

史铁森的写稿子的节奏被打断,一时间再进不了状态,坐在那里愣神,心中一阵阵窝火。

“铁森你怎么了,写不动了吗?”

余华得意洋洋道:“写小说多简单的事儿的,还能难倒你这个快手?”

余华说,写小说传到底就是讲故事,我们可以假设这篇小说是通过一个人的口说出来给读者听。

这个说书人对故事的起因经过展和结局一清二楚,这叫上帝视角。

这种写法适合宏大叙事,适合表现人物和深刻的思想。

也可以通过主人公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随着他的观察,一步步讲这个故事的背景、人物和故事展开,这叫主角视角。

因为未来对于主角都是未知数,所有整个故事充满了悬念,页给了读者期待感。

这种写法特别适合写紧凑的故事……

余华倒好,反向史铁森传授起写作经验。

史铁森无奈,把笔一扔:“不写了,睡觉。”

余华:“铁森,开水没有了,去伙房打两瓶。”

史铁森看看自己的轮椅,不知道说什么好。

“铁森,你洗衣服啊,等等。”

余华把自己换下来的背心扔进盆里

很快,《北京文学》的编辑和一众参加改稿会的作家们见面了。

编辑先带大家去杂志社参观,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看的,也就一个院子,十几个房间,里面放着写字台和藤椅什么的。

唯一有可看性的是陈列室,里面陈设着《北京文学》以往每期所出的刊物,墙上还贴着历任编辑的照片。

在照片中,大家看到了许多大师。

有赵树理,老舍、张志民、汪曾祺。

负责这次改稿会的是一个姓林的中年男人,很严肃,他也是余华、史铁森的责任编辑。

余华忍不住对史铁森道“有缘,有缘。”

林主编介绍说,《北京文学》创建于五十年代,前身是老舍担任社长的《北京文艺》和赵树理主持的《说说唱唱》,后来两个刊物合在一起,改名《北京文学》。

老舍的小说风格朴实,写作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