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朝阳:“主任您怎么这么激动?”
悲夫叹息:“小孙啊,你看看咱们这个单位,几十号人马,大多是后勤那块儿的人员。
真正在一线工作的,也就咱们编辑室这四个人,外带三个负责行的。
尤其是编辑室,每天都是看不完的稿件。
而且,根据你的提议,杂志要改革开放,要采用新思路,推出新作家,这方面是你来把关。
你却好,请假了,还一请就请两个月。
换你是我,能准吗?”
孙朝阳从内蒙回来后,这期杂志推出了一个内蒙古散文家专辑。
所刊载的文章都是贴近生活,趣味性可读性极强。
因为是刚改换新风格,社会反馈还没有回来。
但业界同仁看到老高,都说,悲夫同志你们这一期的《中国散文》挺好看的。
悲夫不禁问好看在什么地方。
同仁回答说,这一期的文章吧,要说写得好那是假话。
毕竟和成名作家比,这批作者的文字和文章结构都显得稚嫩。
但是里面的内容却生动有趣,都是我们以前不知道的。
比如怎么剪羊毛、怎么用牛粪生火取暖、怎么做奶皮子。
还有,草原的姑娘平时唱什么歌儿,喜欢什么样的小伙子。
城市居民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大伙儿看来都说长见识了。
嗯,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勃勃生机。”
这才对嘛,这才是火热的生活嘛,文学家就应该写这样的内容,反映我们的时代。
而不是坐在书斋里硬写,然后无病呻吟几千字。
受到同行的赞扬,社长悲夫很振奋,正打算让孙朝阳按照这个思路再组一批好稿子回来。
不料,昨天小孙同志竟然翘班,今天更是过分地要请两个月假。
孙朝阳:“换我是社长您,肯定不准假呀。”
“你知道就好。”
悲夫又问:“这么长的假,你家里是不是出什么事了,结婚?不对,蜜月旅行也就一个月啊。
两个月旅行,娃娃都怀上了。”
旁边的毛大姐插嘴:“孙朝阳没对象的,老高,你糊涂了,小孙才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