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新闻学的魅力时刻(1 / 5)

老高很难受,不住检讨自己,说他工作没干好,不专业,让单位变成这样。

孙朝阳倒不认可他这个观点,要说专业度,悲夫同志是老革命了,在出版界打滚一辈子。

毛姐也是资深出版人。

大林能力也不错。

他们如果换其他杂志社,早混得风生水起了。

问题出在哪里呢,小孙同志看了几本往期的《中国散文》,又看了一天投稿,顿时明白:问题一出在投稿作家质量太差,问题二是散文这玩意儿根本就没人看。

散文门槛低,只要你接受了完整的小学中学教育,写了十几年命题作文,提起笔总能鼓捣出一篇来。

因此,来稿百分之九十都是小学生作文,主题立意先不提,能读到一篇语句通顺的就算是阿弥陀佛了。

八十年代是文学的时代,人们的娱乐方式少,只能读书。

因此,各地都在办刊。

有的省份,光纯文学刊物就有好几本。

比如老家四川,就有《红岩》《青年作家》《四川文学》《草地》《星星诗刊》《贡嘎山》,各大报纸还有文学副刊。

文学青年更是多如过江之鲫,不愁读者。

但是,唯独散文没人看。

在孙朝阳看来,散文这玩意儿,要故事没故事,要内容没有内容。

有的只是无病呻吟,什么“啊,美丽的故乡”

“啊,辽阔的草原。”

“啊,火热的生活。”

尼玛啊啊啊一片,把咱们编辑当成泄情绪的垃圾桶了。

咦,相比之下,昨天退稿的那篇老母鸡下蛋好歹清新活泼生活趣味十足。

孙朝阳急忙拿起退稿信撕了,一边跟老高和毛姐大林他们谈工作,一边写回信:稿子不错,可以看得出来你对生活是有观察的,很生动。

能够把平凡的事物写得生动也是一项禀赋,不过,平凡不等于流水账,不等于平铺直叙,你还是应该抓到一些有趣的点。

文章中提到你们一家人的柴米油盐都是从鸡屁股里抠出来的,咱们不妨在这方面着手。

写这只母鸡对于你们生活的意义,是你们一家人亲情的载体。

最好用一个小故事做壳,把这些内容都装进去。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