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台上,老杨孤零零地站着,双手紧扶着话筒,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台下原本还有些窸窣的声响,在他凝重的目光扫视下,渐渐归于沉寂,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同志们!”老杨的声音透过喇叭,带着金属的震颤,砸在每个人的心头。
“根据中央五月工作会议精神,全国要精简城镇人口,两千万!”他刻意停顿,让这个天文数字在每个人脑海里回荡。
“咱们万人大厂,上级下达了硬指标!今年,必须精简一千二百名职工!这不是商量,这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任务!是死命令!”
坐在之一了。这指标,是上头硬性摊派的,还是老杨这老小子自己为了表现加码了?
台下瞬间像滚油锅里泼进了一瓢冷水,彻底炸开了锅!惊呼声、议论声、倒吸凉气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嗡嗡”作响。
“我知道大家想说什么!”老杨提高了音量,试图压住嘈杂,他挥舞着手臂,情绪激动。
“咱厂从扩建到投产,满打满算才三年!很多新同志工作努力,能力优秀,哪个不是车间的技术骨干?手心手背都是肉啊!但是,同志们哪!大家拍拍良心想想!!全国城镇人口比五七年多了整整三千万!可农村呢?地里连年歉收!咱们城里每人每月只要省下这半斤粮,汇聚起来,农村就能多救活多少人!咱们工人阶级,不是只会开机床、流汗水,更要懂得识大体、顾大局,为国家分忧!!!”
说着,他郑重地拿起桌上的一张纸,展开:“现在,我宣布厂党委研究的初步方案!”台下瞬间又安静下来,无数道目光聚焦在那张纸上。
“第一,1958年1月1日以后从农村进入城镇的职工,原则上全部返乡支援农业!第二,双职工家庭,原则上只保留一方在岗!第三,特殊岗位的技术骨干,经本人申请、车间推荐、党委严格审批,可酌情留用!”
他放下文件,语气转为激昂,带着明显的引导意味:“在这里,我要再次特别表扬技术部二科的技术员周民同志!他是全厂第一个主动找我报名,要求带着爱人返乡的!这就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觉悟和担当!还有,车工科的科长吴健康同志,也主动递交了申请!他家里可是有六口人要养活啊!这是什么精神?!”
他目光扫向台下坐着的各级干部:“直系亲属,属于精简范围的,必须首批撤离!要给全厂职工,做出表率!”
老杨停了下来,双手撑着讲台,目光沉静地看着台下。足足等了两分多钟,让那些震惊、彷徨、不甘和低声的啜泣稍微宣泄。
“好了!静一静!”他再次开口,语气缓和了些,带着安抚的意味。
“组织上也绝不会亏待为我们厂、为国家做出牺牲的同志!所有返乡职工,厂里发放三个月工资作为安家费!同时,保留你们的厂籍和工龄!等将来经济好转了,优先召回!而留在岗位上的同志!”他声音再次拔高。
“也要挑起更重的生产担子,用超额完成的生产任务,来支援返乡的战友!”
他的手臂用力一挥,充满了鼓动性:“大家都记住!咱们厂是有光荣传统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的节约标兵,大跃进时的技术突击队!现在,新的考验又来了!我们能不能再次展现出新时代工人阶级的觉悟和风采?!各支部书记,散会后立即开始登记摸底工作!”
这下,全厂可彻底热闹了。厂里没出标准之前,不少人还心存侥幸,希望能靠关系、靠技术留下来。现在标准明确,三条杠杠画下来,几乎断了大多数人的念想。
车间里,走廊上,有人当场就掉了眼泪,有人蹲在墙角抱着头一声不吭,也有人情绪激动地拉着领导理论。但大部分工人还是沉默地接受了现实,情绪相对稳定,这年代的人,思想觉悟和服从性确实高。甚至真有部分人,受到周民和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