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给贾张氏出招(1 / 2)

熊光明正看书呢,隔着帘子一看贾张氏可算来了,把她应付走就没人再来了。

原剧设定,细分析的话~~说实话有点意思。按照电视剧里编排的,贾东旭死的年月有点说法,这里头难说没有点阴谋论在里面。

他一死,农村户口的媳妇孩子反而能因祸得福留下来,贾张氏这没了儿子赡养的老太婆,厂里和街道考虑到影响,多半也不好硬撵她走,否则也太让人寒心了。前脚儿子为厂里捐了,后脚就撵人家老娘?真当工人老大哥是随便叫的。

按照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如果贾东旭死了,贾家可以领取一次性丧葬费:相当于该工厂两个月平均工资的一笔现金。

然后是每月抚恤金,按照家庭未成年人和未从事有报酬工作的供养直系亲属发放。这个标准是按照死者生前工资发放,供养一个人领25%,两个人领40%,三个及以上领50%。孩子能领到十六岁,老人能一直领到走。

简单算笔账:贾东旭要是一个月挣四十块,他家以后每月就能领二十。秦淮茹再顶了他的岗,挣一份工资,加上这二十,日子紧巴点能熬,但想宽绰?门都没有!养仨孩子,再加个没户口、吃闲饭的贾张氏,那花销,想想都头皮发麻。

所以贾东旭活着的时候贾家那日子~~再赶上3年自然灾害,不算槐花也是三口人没定量靠他一个人养活,棒子面都涨到8毛一斤了,这还不是最高价。

再不算棒梗花销,两个大人得去黑市上买粮食,一天就算一斤棒子面~~那就1块6,一个月就是48块钱,那还只是养媳妇和贾张氏的最低最低花销。

他的定量不是国家每个月给你发这么多粮食,是你能拿钱买这么多的平价粮。

这还只是两个人粮食的钱,家里油盐酱醋、吃穿用度都得花钱,再加上他的花销,养两个小的。。。。咱们再省着点,一家子开销最少也得50块钱。

关键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这灾年还得几年才能过去,再加上这项政策一出。。。。估摸着贾东旭实在扛不住了。

人在绝望下做出点过激的事一点不夸张。

熊光明收回思绪,意味深长的看着他们娘俩。

“贾大妈,您来了,进来说话。东旭哥,自己找地方坐,喝水自己倒,我这儿不招呼了。”熊光明放下书,语气平淡。

贾张氏脸上立刻笑出一堆褶子:“哎哟,要不你能当领导呢!瞧瞧,多用功,没事就看书,真好!”

“呵呵,闲着瞎看。您是为了户口的事儿来的吧?”

“可不嘛光明!”贾东旭抢着说。

“我妈这事,你给琢磨琢磨,还有没有缓?”

熊光明没接话,直接问贾张氏:“大妈,我先问问您,您娘家那边,还有没有什么兄弟姐妹能投靠的?”

“啊?”贾张氏被问得一懵,使劲想了想,家里人死没死绝她还真不清楚。

“早八百年就没来往了!当初跟家里闹得僵,我爹哪年蹬的腿我都不知道,现在连他叫啥都快想不起来了。当年跟着你贾大爷,那我就是他们村的人!”

“嗯,那是解放前的事了吧?后来人口普查,您在村里登记的时候,写没写娘家兄弟姐妹的信息?原籍填的哪儿?”

贾张氏歪着头,努力回忆了半天,猛地一拍大腿:“没有!肯定没登记!原籍写的应该就是你贾大爷他们村。是有禄,就是东旭他叔帮我办的。他哪儿知道我娘家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

“那就好办了!”熊光明手指在桌上轻轻一点,“国家政策里,其实还有一条关于特殊赡养人口的规定,你们知道吗?”

娘俩大眼瞪小眼,这政策条文弯弯绕绕的,他们上哪儿知道去?

“我跟你们细说一下,”熊光明示意两人往前凑凑,压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